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管窥各种天气条件下的DC摄影技巧
人工照明,光位可以根据造型需要进行调整,光位变化会对摄影造型效果产生影响。在自然光下,太阳的高度与拍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变化决定光位。阳光的照射会使景物产生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形成清晰的投影。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景物的受光面也会随着受光角度和范围的变化而变化。
(一)顺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顺光,亦称 “正面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由于光线来自主体正前方,主体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几乎没有投影,因此缺乏明暗对比,立体感比较差。
顺光的特点:
1.被摄主体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采用平均测光的方法能使被摄主体获得正确感光。所以,顺光是翻拍资料、大场景、集体照以及舞台照的最佳光照方向。
2.利用顺光拍摄的主体最接近其原理,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
3.利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片,画面色彩缺乏明度变化,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鲜艳。
4.画面色调和影调的形成只靠主体自身色阶区分,画面层次平淡,缺乏光影变化,但明亮的主体具有暗的轮廓形式,常用其拍摄高调画面。
5.用顺光拍摄人物时,被摄对象容易觉得光线刺眼,很不舒服,同时人物脸部光线是平均的,不易表现人物脸部的轮廓和个性。
因上述特点,初学摄影者都愿意采用这种光线。从专业摄影的角度来讲,顺光缺乏表现力,拍出来的片子多属两维平面,缺乏三维空间感,因此专业人员不常采用顺光来拍摄,而多采用侧光或逆光。
(二)侧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侧光是光线来自被摄主体的侧面,景物一侧受光,另一侧处在阴影之中。根据受光面积和阴影部位的不同比例,又可细分为侧光和斜侧光。侧光时,光线来自被摄对象的正左侧或正右侧,景物的受光面积和阴影面积大体相同,整个景物明暗分明,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三维空间感。斜侧光时,被摄主体受光面积大于阴影面积,此时光线来自被摄主体的前侧光。
侧光是摄影最常采用的光线。它能利用人物脸部或身上凸起的部位遮挡直射光线而形成阴影,表现出人物的轮廓构成明暗对比,看起来生动活泼。总的看来,具有如下特点:
1.强烈的明暗对比,有利于呈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2.有利于表现出被摄主体的清晰轮廓。
3.有利于影调和反差的层次表现。
4.若明暗反差大,影调对比强烈,不利于表现质感和景物细部影纹,表现色彩也不如顺光的效果好。
5.如明暗反差太大,还应用补光来使被摄主体明暗两面都能出现影纹,从而增强对于层次感的表现。
(三)逆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逆光是光线来自被摄主体的后方或侧后方。光线从被摄体正后方射来时,称全逆光。全逆光时,被摄主体只有边缘轮廓部分被光照亮,勾画出整个景物的轮廓。
光线来自侧后方时,称为侧逆光。侧逆光时,被摄主体的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被摄对象轮廓鲜明。
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逆光摄影是按景物阴影部位来感光,应注意感光要正确、充分。
1.逆光能强烈地表现出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2.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而逆光是把“剪刀”。由于暗部比例增大,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使背景处于背光,曝光不足,色彩还原差,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
3.在光线照射角度较低时,还能以景物背景高密度或画中的明亮部位的亮度来感光,拍出剪影效果。拍人物剪影时,一般人物以侧面形式出现,有助于轮廓的表现。由于整个画面受光面积小,面部与身体的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形成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
4.逆光无法表现细腻的质感。如须追求质感的表现,则应选择顺光和散射光。
(四)顶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顶光来自被摄主体顶部的光线。在顶光照射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景物的亮度间距大,缺乏中间层次。
在顶光下拍摄人物,会产生反常的效果,如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显得突出,两腮有阴影,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如果非用顶光不可,则应用辅助光来消除或削弱阴影。一般拍摄,都应避免顶光照射。
因此,正午不是摄影最理想的时段。
(五)晴天阴影下的特点与表现方法晴天阴影下的光线不是直接来源于太阳,而是来自苍穹和环境的反光。所以,晴天阴影下,景物所有部位的受光基本上是均匀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曝光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此外,晴天阴影下柔和,因为都是散射光,景物没有明显的明暗面区分。
这有利于对景物细部和细腻质感的表现。用这种光线拍摄人物,能使皮肤质感得到细腻的表现,尤其是拍摄妇女和儿童时,能使其肌肤表现得光滑柔嫩。但晴天阴影下拍摄难以表现立体空间感和空间深度感。在晴天阴影下拍彩色片,由于光的成分不同于日光,蓝紫光成分偏多,容易出现偏色情况。 (新闻中心 武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