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

———读盲人作家周云蓬杂文集《绿皮火车》

2013-05-20     浏览(93)     (0)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这句话出自一个盲人之口。2011年,这个人凭借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人民文学“诗歌奖”;同年,他又凭借专辑《牛羊下山》获得华语传媒“最佳民谣艺人”称号。这个人叫周云蓬,作家、歌手、诗人。
周云蓬生于东北铁西区,从小患有眼疾。九岁那年,父亲把他叫到跟前,叹口气说:“儿子,爸妈尽力了。治病的钱摞起来比你还高,长大了,别怨父母。”从那时起,他知道失明成了自己不可规避的命运。十六岁,他长成一个“像张海迪一样残而不废的好少年”,渴望了解铁西区之外精彩的世界,于是瞒着家里独自搭上绿皮火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啤酒和鸡蛋,喝上两口,于是世界就成我哥们了,坐在我旁边。”二十多岁,他到北京卖唱,租住在圆明园。刚开始和伙伴们往清华跑,趁下课的当儿冲进教室唱两首,但很快被自习的学生赶出来。之后到地下通道、到酒吧,抱着吉他弹唱。每天傍晚,邻居大妈帮他数蛇皮袋子里一毛一毛的“工资”,偶尔看到一张二十块,兴奋地直拍肩膀“小周,你发了!”······这些人生滋味在他心里一点一点沤着,沤成了诗,沤成了歌,沤成了这本《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是周云蓬的杂文集。这本书有“路”、“人”、“歌”三个部分。其中,我最喜欢“歌”。周云蓬觉得卖唱是盲人的宿命,“从荷马到阿炳,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条路十分漫长,选择它也许就选择了贫穷。但周云蓬选择唱下去,因为“每当无路可走的时候,音乐降临。”也正因如此,他的歌里有种又绝望又充满希望的感觉。这一点和《荷马史诗》、《二泉映月》一脉相承。除此之外,我还喜欢他写鲍勃·迪伦的那一篇《永远年轻,永远不听话》。他说,“在中国,迪伦的符号意义远远大于音乐意义。”文艺青年都把迪伦视为反叛、独立的象征。但周云蓬说,我们也有自己的迪伦,那就是罗大佑和崔健。“他们心很软,舍不得把这个时代远远抛下。”而且,“大陆和台湾一边一个,谁也不用抢。”
2011年11月,周云蓬连续获得中国诗歌界和音乐界的两项至高荣誉,被人们称为“当代最具人文气质的精神领袖”。在领奖的时候,周云蓬说,我很庆幸,我得到的荣誉就像慢慢亮起来的曙色,就像当初缓慢暗下去的失明。这话由一个身处无边黑暗的人说出来,没有悲情,也没有愤慨,他像接受四季交替一般接受着命运的安排,他说:“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
(张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