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热催人,粘腻的空气扎得人浮躁不安,汗如雨下。坐在零号楼的西面教室中,水杉的绿正在清风中流动。临窗望见那如烟似絮的绿在水杉树上若隐若现时,一股等待已久的凉意轻轻地扑面而来。
水杉,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是一种落叶大乔木,树干通直挺拔,枝子向侧面斜伸出去,全树犹如一座宝塔,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内皮淡紫褐色 ,冬季与叶俱落。叶交互对生,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扁平柔软,几乎无柄。
水杉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远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垩纪时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经诞生于北极圈附近了。大约在新生代的中期,水杉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可说是繁盛一时。然而,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地球进入第三次冰川期,水杉从此绝灭无存,只剩下了化石上的遗迹。
1942年,我校干铎教授在四川首次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新植物。1946年,由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和树木学家郑万钧共同研究,证实它就是亿万年前在地球大陆生存过的水杉。它与动物中的大熊猫一样,在植物中,它是只有中国才有生长的古代孑遗植物,所以人们称它为”活化石”、“中国的国宝”、“植物界的熊猫”。水杉的科学发现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自此之后,水杉不仅是中外植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活化石”,而且成了和平、友谊的象征。1972年,周恩来总理赠送2千克水杉种子给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金日成主席,以表达中朝人民的友谊;1978年2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尼泊尔时,赠送2株水杉苗,栽培在尼泊尔皇家植物园。
值得一提的是,水杉命名后, 在南京培育的第1 批苗木就种植在中山陵、南京林业大学、御道街两旁。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第1 批种植水杉的地区之一。1992年5月, 经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办公会研究, 确定由张世经设计的以水杉树叶为主要构成的图案为南京林业大学的标志图案。
水杉喜光,耐贫瘠和干旱,生长缓慢,移栽容易成活。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土层深厚、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耐寒性强,耐水湿能力强。而今,水杉在江苏和全国已栽培成功并被大面积推广;在世界,水杉的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洲,已有70余国相继引种。
在中国,有一个民族与水杉的保护息息相关,这就是土家族。传说在很久以前,接连不断的大雪把万物都冻死了,只剩下一对兄妹俩。兄妹俩为了活下去,就爬上了一棵不为风雪压垮的大树,一直爬到了天宫。在天宫里,观音菩萨让他俩下凡成婚繁育后代。妹妹怕羞,菩萨指着那棵大树说:“它是水杉,你们可折一根树枝做一把伞,把脸遮住就不羞了”。后来,土家姑娘出嫁上轿时都兴打一把伞。几百年来,当地老百姓奉树为神,虔敬有佳,并为其建了庙堂。南土多庙香,正是土家族的惜佑之德,才让水杉得以生生不息。
都说草木润性,尘浮乱心,因此要多闻草木少识人。水杉树干通直挺拔,弯曲无处寻。如果说水杉有一种精神,那么高而不大,越高越小就是它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水杉心底无私,轻装简随,直插霄汉。而南林的一批林学工作者们,正是六十年传承水杉精神,在科学的道路不断探索前进,宁辞皓首经为穷。
(本文在采写过程中得到森环院陈林博士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