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一 场 生 动 的 生 态 文 明 报 告 会
5月15日,我校校友、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王景福为我们做了一场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高等教育的使命”的报告会。我听了以后感觉收益颇多。
王景福的报告的第一个特点是善于总结。他把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简要概括为“手机号码13538341433”。具体来说。1,一个“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的主题;3,十八大报告为生态文明建设定了位置,树了把子,指了路子;5是5个字的生态文明定义---生态化社会;3 ,顶层设计的三大亮点: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8,八大乱象:水脏,气浊、肾虚,种稀,草浅,土污,地荒,林疏。3,生态危机呈现三大趋势:环境破坏呈现整体破坏趋势、加剧趋势、加深趋势。4,四大危害:丢票子,伤身子,惹乱子、失面子。1,一声叹息: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代价过大;4,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四大层面;3,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三大优势,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3,建设生态文明的三大支点:高标准的生态文化道德,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低碳发展方式。
王景福的报告第二个特点是数据充分。且不说他概括出的手机号码13538341433就包括了11个数字。在他讲的38个小点中,每一小点又套了不少数字。比如,他讲中国的水时,就列举出了中国的水资源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水多,水少,水浑,水脏。讲到水少时,他信手拈来,世界的水资源多少,全国的水多少,华北多少水,西北年平均降雨多少,每个数字连百分数后面的小数点都能说出来。他在讲到各地产业结构比例时,什么地方第一产业比重是多少,第二产业比重是多少,第三产业比重是多少,他一口气说了几十个数字。我注意到,他在列举数字时,不看稿子,甚至连停顿都没有。在列举数字的同时,他往往会通过与具体地方的某件事情相结合,与人们熟悉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使这些数字更加生动。他通过列举这些数字,在进行比较后得出某个结论,自然而然。大家听了后对他的结论心服口服。
王景福的报告第三个特点是幽默。他在讲到个别地方不注意环境保护时说,有个别地方政府严重不作为,基本上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种状态;他在讲碳平衡重要性时说,太平洋一个岛国的旅游广告语是:快来看看我们吧,趁我们还在。(因为海平面上升,一些陆地岛国有被淹没的危险。)他在讲生态群落这个概念时,他说,领导班配备要有生态思维,两者之间有不少共通之处。干部考核讲的德、能、勤、绩、廉,树木生长讲的是根、茎、叶、花、果。领导班子要五湖四海,良好生态追求生物多样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互补,一个好的生态系统既要有乔木,也要有灌木,藤本植物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有生态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当好组织部长。在讲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好的原因时,他说,主要是个别地方的人“挣钱方式不地道,花钱方式不着调”等等。他用恢谐幽默的句子,讲述了深奥的道理。
王景福报告的第四个特点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报告中,王景福先后以南京江宁、广东梅州、四川绵阳和青海等地为例分别介绍了这几个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情况。他还在报告中具体地阐述了南京林业大学应该怎样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他说,南京林业大学学科体系完善,人才基础好,完全能够通过努力成为社会的生态文明基因库,成为各级的政府的智囊团,他希望学校用积极作为和优良成绩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一个院士工作组就某一个重大课题进行调研时,特别吸收他为成员。这么多人中,所有的人都有院士身份,唯独他没有院士身份。为什么邀请他呢?院士们希望他在学术语言与公文报告之间做好转接工作,在理论与实际之间做好转承工作。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在我读了他在公开媒体上几篇文章后,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王景福应邀在多个地方围绕生态文明做过报告。我校师生应该比其他人更有感触、更有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