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活在自己的年龄里
作者:李睿 文学院
小时候的作文本上写满了要当科学家的豪言壮语。后来长大一点,觉得当警察是个不错的选择,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初中,又觉得当老师才是自己的梦想,每天看一群小孩子围着自己,教他们认字、教他们背诗、教他们怎样做个有个性的好孩子。到了高中,所有的想象变成两个字———大学。
来到大学,开始慢慢剖析自己,慢慢了解自己想要的未来与生活。看 QQ、人人、微博上好多人分享未来理想的生活状态:“我想要的未来,有房子住,不用多大,最好窗外有阳光;早晚有酸奶,一天能吃上一个苹果,有锅给我煮汤,偶尔能逛逛公园,一年能陪爸妈几次;有工作,有书看,有歌听;朋友偶尔奔过来聚一次,偶尔能到处走走。这样,就很幸福了。”觉得很美好,也跟着分享。后来想想,如此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的背后必是坚实的努力。不是想一下就可以的。
慢慢发现自己的梦想变得很简单,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不过是想活在自己的年龄里。在自己的年龄里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想更多沉重的背负,未来跟前程是太宏大的词汇。作家、主持人秋微在一次节目中说,我为什么可以一次次在众多的美女中脱颖而出,只不过我活在自己的年龄里。蓦然发现,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活在自己的年龄里,在二十岁的年纪,去上课,更多的与老师同学在一起。去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去争论,不断地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发现、开拓自己。去旅行,在万水千山中放空自己。去恋爱,用心去体验爱情里的山长水阔,在青春的书页里留下美丽的注脚。
活在自己的年龄里,去听自己喜欢的歌,去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去哭,去笑,去闹。也许,很多年后,我们已经不记得我们过的具体的每一天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会记得那时候我们是怎样的心态,记得我们是以一种怎样的状态迎接每一次太阳的升起。也许,我们没有获得更多的名与利,没有学到更多的生存技巧,甚至有过很烂糟的成绩,但是我们一样的开心,一样的觉得二十岁的每一天无比宝贵,每一天都是绝版的青春海报,再也不会有。
二十岁会过去,当我到了二十五岁,我也会很优雅地穿起裙装、高跟鞋,化很淡很美的妆,在自己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我也会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做饭煲汤。也许,我还会结婚。跟所有的人一样,拍婚纱照,摆酒席,不能免俗。日子会一天一天过去,我会在自己的生命里体验所有女人的共同的经历,当然还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那一部分。我也会做个母亲,既像我的妈妈一样,又不太一样。
生命还会继续,日子还会不一样,在每一个年纪里我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体验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所以,活在自己的年龄里,是我最大的梦想,在每一个生命的时节,应时而开,做当季的事,不落后,也不提前,顺应四时,感受生命固有的美感。不是不去改变,不是不懂得逆反,而是明白有一种生活状态叫活在自己的年龄里。而这正是我想要的和正在努力实践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