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安徽省某高校2012年6月开展的“本科生职业发展需求和期望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证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期望,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为深入了解我校本科生职业期望现状及特征,我们于6月在全校范围开展了“本科生职业发展需求和期望调查”,并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因素,希望能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参考,特别是对大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关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学界主要采用外延分类的方法来描述和定义职业期望。职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的综合体现。就业岗位按所有制分类分为两大类,即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其中,国有部门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部门包括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家庭自营企业。就业地区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与基层农村。
二、研究概况
(一)样本情况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某高校本科生职业发展需求和期望调查”。该调查的有效样本为3115份,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1794人,有效百分比为57.59%;女生1321人,有效百分比42.41%。从调查对象城乡分布来看,城镇学生1203人,有效百分比38.62%;农村学生1912人,有效百分比为61.38%。从调查对象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851人,有效百分比为27.32%;二年级902人,有效百分比为28.96%;三年级650人,有效百分比为20.87%;四年级712人,有效百分比为22.85%。从调查对象就读的学科门类来看,文科学生1743人,有效百分比为55.96%;理科学生664人,有效百分比为21.32%;工科科学生708人,有效百分比22.72%。
调查样本特征表(N=2403)
n (单位:人) 有效百分比(单位:%)
性别 男 1794 57.59
女 1321 42.41
城乡 城镇 1203 38.62
农村 1912 61.38
年级 一年级 851 27.32
二年级 902 28.96
三年级 650 20.87
四年级 712 22.85
学科门类 文科 1743 55.96
理科 664 21.32
工科 708 22.72
(二)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个人职业规划情况、就业信息收集情况、职业选择及理由等,本研究着重采用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职业选择及理由有关数据。后期利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职业期望基本状况
1.期望的就业岗位情况
大学生期望到国有部门就业的占50.4%,期望到非国有部门就业的占49.6%,两种选择的差异并不显著。
以性别为例,女生选择到国有部门就业的比例为51.1%,高于男生的49.6%。
2.就业地区选择的情况
整体来看,选择到发达地区就业的占60.8%,选择回原籍和欠发达地区就业的占39.2%,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具体来看,选择回原籍就业的占11.4%,选择在安徽省内就业的占25.9%,选择到长三角发达地区(江苏、浙江、上海等)就业的占35.4%,选择到珠三角发达地区(广州、深圳等)就业的占12.9%,选择到北方发达地区(北京、天津等)就业的占12.5%,选择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的为1.9%。
以家庭背景为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选择到发达地区就业的占57.3%,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到发达地区就业的占62.5%,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3.预期薪酬(月薪)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期望月薪为1000-2000元的大学生占5.7%,2001-3000元的占39%,3001-4000元的占37.2%,4001-5000元的占10%,5000元以上的占8.1%。
以学科门类为例,期望月薪为2001-3000元的,文科生中占44.7%,理科生中占33.9%,工科生中占27.6%,三者相比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期望月薪为3001-4000元的,文科生中占36.8%,理科生中占37.6%,工科生中占37.8%,三者差异性很小。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因素分析
1.影响期望就业岗位的因素。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性别、家庭背景、学科门类等因素对期望就业岗位的影响最大。其中,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倾向于选择国有部门,城镇背景的学生选择国有部门的要少于农村背景的学生,文科学生相对于理工科学生更愿意选择国有部门。
2.影响就业地区选择的因素。学校所在地、家庭背景、性别等因素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较大。省内生源更倾向于选择在省内就业,尤其是学校所在地;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选择到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女生相对于男生更愿意选择省内就业。
3.影响预期薪酬的因素。学科门类、年级、性别等因素对大学生预期薪酬影响显著。理工科学生期望薪酬大多在3000元以上,文科学生期望薪酬集中2001-3000元区间;低年级学生期望薪酬较高,多在4000元以上,而高年级学生期望薪酬相比低年级降低明显,多集中在3001-4000元区间;女生期望薪酬相对于男生较低。
四、结论和思考
(一)大学生职业期望趋理性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加趋向于理性。如,期望到国有部门就业的学生比例为50.4%,而期望到非国有部门就业的学生比例为49.6%,二者差异已很不明显。又如,76.2%的毕业生把期望薪酬定位于2000-4000元区间,这是符合当前人力市场和企业用人实际的。以上调查结果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已开始呈现更加成熟理性的趋势。
(二)大学生职业选择呈多元化趋向
一是就业地区选择多元化。大学生就业已不再仅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虽然从整体情况来看,选择发达地区就业的大学生仍占60.8%,但具体来看,选择回家乡和在省内的就业的大学生达37.3%,已超过了选择去长三角发达地区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为35.4%)。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校自身定位已越来越多的影响学生的就业地区选择。
二是就业岗位选择多元化。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大学生占12.3%,选择去外资、合资企业就业的占28.7%,选择自主创业的占5%。特别是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相比往年有显著提升,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推动已初见成效。
(三)影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因素复杂
影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因素多种多样,本研究探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三类:一是大学生自身因素,如性别、年级、所学专业门类等;二是家庭因素,如家庭环境、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情况等;三是社会因素,如学校层次、学校所在地、学校人才培养情况、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状况、政策因素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本身,对其职业期望产生直接影响。
(四)本研究对高校就业指导的意义
调查显示,高校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凸显,针对复杂多样的大学生职业期望影响因素,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应该成为当前及今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模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不断适应形势,及时归纳分析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各类因素,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符合大学生个性特征的职业发展方案,并指导其分步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江涛.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
[2]朱生玉,周晓蕾.我国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西部十省份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11期.
[3]尚玉琴,杨占军,胡恩立.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调查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