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百年修得同船渡
———写在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前夕
作者:民盟河南大学委员会王震生
文章介绍了河南大学的百年历史和统战传统,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大学,校友遍布全国、全世界,为母校的前程和未来贡献力量。
看,铁塔行云见证了百年河大的世纪沧桑。
从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肇始,这里是曾经的河南贡院———终结1300年封建科举考试制度———重新扬帆的地方。
那是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庚子年间被迫与外强订立《辛丑条约》所付一笔巨款的衍生;那是与北京清华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等国内仅有的三所直接向欧美派遣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共享的殊荣;那是济济多士枕戈待旦奋然警起唤醒民众洗刷耻辱为中华而崛起的集结。
沐浴着辛亥革命的春风春雨,承载着沉甸甸的千年梦想,她崛起在沉寂了数百年的中原大地,也给七朝古都开封带来了“灵光”。
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到国立河南大学的转换,河大人沥尽心血,不知迈出了多少艰难的步伐,在磨砺中不断前进,在奋进中不断跨越。艰难困苦玉成于汝,经过百年风雨锤炼的崭新的河南大学如今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忘不了,1925年李大钊在河南大学六号楼作的题为“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开启了河大统战工作之先河;曾记得,1925年6月25日,古城开封。为公祭上海“五卅”惨案死难同胞,河大学生身着蓝色军装扛着大旗行进在10万人的游行队伍中,声威浩荡;忘不了,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河大师生群情激昂同仇敌忾奋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勇不可挡;曾记得,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一二·九”爱国运动。随即,河大师生在体育场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威武雄壮;忘不了,1944年5月15日,日寇入侵嵩县潭头镇。搬迁至此来不及转移的师生为教育图强和民族尊严,有6人不幸饮弹身亡,永世流芳;曾记得,1947年3月的一天,在地理系段再丕教授家里,王毅斋邀集李俊甫、杜孟模和段再丕教授及学生卢志国召开秘密会议,共商爱国决策。自此,河南省民盟地下支部在白色恐怖氛围里庄严成立,史册不忘;忘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作为开封学联代表出席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是河大民盟成员、经济系学生刘世昌,无限荣光……听,铁塔风铃敲击起百年河大迈入新一个百年的鸣响。
今天的河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2个学科门类、87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2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具有从本科生教育到博士后培养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省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这是几代河大人殚精竭虑艰苦创业再接再厉奋发有为的圆满归结。
在河南大学发展史上,统战传统源远流长,硕果累累。党委领导团结各党派团体齐心协力,并肩向前,围绕着河南大学的发展振兴屡创佳绩。民主党派组织从民盟一支,发展为九三、农工、民革、民建、民进等六支,侨联、台联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在河大的成长经历,展示了民主党派成员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力量。他们集结在统一战线这个大家庭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可褒可奖。
如今,河大校友遍布全国、全世界,分布在各省区的内地校友会纷纷成立并有所作为。近年来,为促进海外统战工作,河南大学加强了与数百名港澳台及海外校友的密切联系,与河南大学台湾校友会架设了一座空中桥梁。海外校友会总部纷纷在纽约、多伦多、墨尔本等地成立,并加强了与母校的紧密联系。事业有成的教授、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河大海内外校友纷纷返校兼职、讲学、联系项目合作、筹集善款基金。一切为了母校的前程,一切为了母校的未来。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为河南大学的发展戮力同心。
百年修得同船渡,同谋共计展宏图。在河南大学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我们河大人牢记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高唱河南大学校歌“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
让我们激流勇进,再铸辉煌,共同祝福河大人以“日三省吾身”的态势发奋自强,愿古朴而典雅的母校灿烂辉煌。猗欤吾校永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