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河大岁月铁塔情

作者:民革河南大学支部主委丁英俊    
2012-09-10     浏览(71)     (0)

作者在河南大学度过了34年的岁月,成为一名民革成员17年,见证了母校的日新月异变化。他感谢母校的知遇之恩和统战部门的关心,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并提交了诸多提案和议案,体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回报。作者在铁塔牌下成长,感悟到了铁塔的坚定、顽强、威武不屈和不事张扬的精神。身为河大人和民主党派成员,他感到无悔和光荣。


  我1978年3月考入河南大学,迄今已34年了。而我成为一名民革成员的历程恰为其半,从一名普通民革成员到民革河南大学支部主委,一晃就是17年,可谓时光如梭,逝者如斯。大礼堂厚重典雅,气势巍峨;铁塔之畔风铃如昨,云卷云舒,在看似平静的岁月中,河南大学大步跨进,日新月异,变化翻天覆地。作为一个见证者,我个人也由一个毛头小伙儿成长为一名担任着一定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母校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抚今追昔,回忆自己30多年的河大岁月,尤其是加入民主党派的这些年,难免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我是在这所历史名校度过的。不敢妄说我见证了学校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一切,但的确可以说我的身心已完全融入了这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古老学府。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从这所河南高校的母体里获得了太多太多。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历练了能力,凝聚了智慧。一个懵懂青年在母校的阳光雨露滋润下,逐步走向成熟。回想起学校赋予我的一切,感悟着自己30多年的风雨历程,心中升腾起一股对母校化不开的浓情厚意。河大百年华诞在即,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结合自身成长历程和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聊表对母校百年校庆的心情和感想。
  我省有6个民主党派的不同层级组织,相当一部分组织都发源于河大。所以,河南大学有着优良的统战传统,学校历届领导对统一战线工作高度重视。我在1995年加入民革之前,各级党组织已经对我格外重视,给予我很多关心。对于我这个从事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来说,先前对民主党派知之不多。正是由于统战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引导和帮助,我才逐渐对民主党派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慢慢地知道了民主党派同样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不同的岗位上,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样可以做出应有的贡献。之后,学校统战部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可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关心民主党派成员的传统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以至于我们这些党外同志由衷地接受党的领导,乐于在党的指引和号召下热情十足地干事创业,立足本岗做贡献。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下,我们这些民主党派成员才能源源不断地围绕学校的外部发展和内部建设经常建有用之策,献睿智之言。不管是在哪一级人大、政协会议和相关会议上,都能听到这些民主党派成员发出的热情声音。回顾本人十几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经历,几乎每一年都有自己的议案和提案上交,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学校的腾飞进步,尽到了一份责任。
  为感谢母校的知遇之恩和体现作为一个民主党派成员的社会价值,我提交过诸多提案和议案,如“发挥古、河、沙特色,助推开封旅游业快速发展”,“聚名城之势,助名校发光”,“河南大学的周边环境和秩序亟须治理”,“选贤任能举荐人才是振兴开封的明智之举”,“历史文化名城应有文化”,“尽快拓宽铁塔一街,打开河大通向外部的通道”,“利用郑开马拉松平台优势,提升开封城市形象”等,一份份蕴含着自己思考和努力的材料,既是我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党委领导着力培养我的一种回报。
  我忘不了学校党委组织的恳谈会上大家开诚布公的坦率交流,也忘不了党委统战部领导礼贤下士的走访,更忘不了在学校重大事情上的意见征求。我们始终都意识到,民主党派也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每学期不定期的统一战线中心组学习,使我们时刻都能把握着社会和学校前进过程的脉搏。正是由于学校党委政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支持,我们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入民革这17年来,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之外,我也参与了不少社会活动,同时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河南大学十佳教工”、“开封市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河南省百名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大学优秀管理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都带着组织上的温暖纷至沓来。倘使没有组织上的深入关怀和良性引领,又怎能成就个人的事业?所以,无时无刻我都能感受到被重视和勤奋工作是多么惬意的人生体验。
  34年的河大岁月,17年的民主党派经历,构成了我人生历程的主要篇章。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铁塔牌”学子,我感受到了千年古塔对我的关注,也在生活的历练中感悟出铁塔的坚定、顽强、威武不屈和不事张扬,她赐予我的力量已糅合在我的机体并融化在我的血脉之中。身为河大人,无悔;沐浴着铁塔的辉光,舒心;做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