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走出去”的大学生何时能返乡

——山东省东西部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有感

作者:吴姹姹    
2012-09-06     浏览(154)     (0)

文章讨论了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指出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仍显不足,西部农村地区落后于东部农村地区。文章呼吁吸引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并提出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必要性。

   近年来,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经济发展的增速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仍显得动力不足。今年暑假,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在山东省东部的烟台、威海农村地区和西部的济宁、菏泽农村地区,对近年来各地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不论是在传统文化继承保留上、新时代文化接受上,还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西部农村地区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农村地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文化建设人才缺乏,开放程度较低。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有知识的年轻一代人参与的渴望,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2011年,山东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11年建设完成11000个村文化大院,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菏泽市郓城县郭屯镇调研时我们看到,该镇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建成文化大院,仅有的公共文化资源也只是一支文化扶贫队和象征性的文化设施——几个破旧的篮球架、只有几十本书的农家书屋。镇政府宣传部车主任在当地从事农村文化建设宣传工作已有二十一年,他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看法朴素而真诚:村子里的老百姓刚刚实现温饱,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想文化建设这类精神层面的事情,并且上一级的文化建设拨款迟迟没有到位,没有资金一切都只能是空谈。在东部的威海、烟台农村地区,几乎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镇镇有文化大院”,而西部菏泽、济宁地区村民的文化愿望还停留在修路、铺设网线上。这其中,资金不到位和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
    在菏泽市郓城县郭屯镇,镇政府宣传部车主任陪同我们到村民王福顺家走访,他家是村子里的经济困难户——两个儿子目前都在外地上大学,家庭每年的全部收入是他跟建筑队去城市打工挣到的两万元钱,妻子在家务农,家里仅有的电器是一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收音机。离开他家时,车主任感慨道:“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出去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农村文化建设没有人才是根本没法儿开展的。”听完这话,团队成员们都陷入了沉思,大家突然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近,又很远。
    开学后,我们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了“毕业后你是否会选择回到家乡农村就业”的小型调查,发现来自省内的大学生中有一半的同学来自农村或乡镇地区,而这部分同学中的绝大部分人表示,毕业之后不会再回到乡村工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同学。而其中的重要原因,还是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就我省而言,在东部沿海的烟威地区,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找到工作后,实习期结束的月工资基本稳定在3000——4000元之间,一些正规的企业还提供“五险一金”的福利保障。但是回到西部地区村镇任职,即使能够进入事业单位,工资平均水平也只是在2000元左右。在城市、农村之间工资收入差异悬殊的情况下,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并不仅仅只从工资福利角度考虑,他们选择城市就业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能够提供更多自身能力发挥和职业上升的空间。近年来,无论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大学生在城市的发展机会比在农村要多很多,同时,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大学生们自主学习提高的动力和积极性大大增加,自觉、自发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返乡之后大学生自身和家庭要面对来自周边人群的舆论压力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虽然目前高校普遍扩招,但是在西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一个村子里依然出不了几个大学生。如果一个村子好不容易走出去了一个大学生,学成毕业之后竟然又回到村里,那时要面对的舆论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现实的压力,让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面临选择时处于被动地位。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目前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养,推动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而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来引导进行。这样的人才,大学生是最合适的人选。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面广,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十分适合在农村地区发展。年轻一代大学生们的参与将对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特别是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渊源、传统习俗了然于心,他们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更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各地能够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基层岗位工作,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缺乏的状况,并且能为大学生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纸上谈兵终觉浅。大学生到底何时能返乡?作为大学生,对家乡应有反哺之情,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当然,要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和创业,不可缺少的还是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假设一个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也能达到与城市工作者相当的水平,并能保证享受到国家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我想,那时距离众多农村大学生返乡的日子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