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贡汉生    
2012-09-06     浏览(148)     (0)

本文介绍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包括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体系和考核体系,旨在培养食品检验、营养食品生产等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加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工作。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也应该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重点。最终能为学生就业和我国食品工业培养出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特色是培养面向食品行业、农产品加工业的食品检验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是能够从事食品分析与检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人才培养质量及规格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要求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走进企业即能独立进行食品检验工作,这对于我们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总体来说不够理想,包括食品营养价值及其评价检测、平衡膳食设计及营养强化、食品分析检测与卫生检验、营养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技能等。这种状况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高、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建立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激励机制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作。
    虽然各单项技能都有改善和加强的空间,但学生技能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也应该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重点。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其体系由五部分构成。其中,目标体系包括食品检验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内容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参观、综合技能训练、实习、课外科技创新等;条件体系包括师资和实习实训条件两个方面;管理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管理,实践教学资源及实践技术手段的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专业设置、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等;考核体系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指标的量化和标准化,并强调过程性考核。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
    一是要培养学生的食品营养价值及其评价检测、平衡膳食设计及营养强化、食品分析检测与卫生检验、各类食品生产特别是营养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实践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自主创业的能力。三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四是与食品行业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如食品检验工、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等职业资格鉴定。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可设置多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参观、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做到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并通过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一是组织好课程实验,使学生充分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二是举办专业兴趣小组,加强学生实操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参观和专业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增进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保障实践教学学时。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科学规划,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从实验运行组织的角度将课程实验项目分为演示性、验证性、设计综合性和研究性四种类型。将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压缩至20%以下;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60%以上,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加强专业实习和实训工作。为确保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设计和安排大量的形式各异、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专业实习和实训内容。采取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去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听取实习单位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实习结束前,由学生填写实习鉴定报告和个人实习总结,由实习单位考核、盖章,由实习指导教师写评语;负责实习的教师和学院负责人要到实习单位听取反馈意见;实习结束回校后以座谈会和个别交谈的形式听取学生意见,做好实习工作总结。
    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将“双证制”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双证书”教学,并将取证培训及考核过程纳入教学计划管理。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每年拿出一定经费资助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条件体系构建
    一是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送教师到企业接受专业培训。二是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培训,获得中级以上岗位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三是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实践基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此外,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各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工场、实训室、实训工厂等;加大校企结合力度,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4. 应用型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
    制订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及标准,形成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指标量化和标准化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体现学生技术能力考核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通过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地实行并协调好各体系之间的关系,必定能为我国食品工业培养出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