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为学精神照学坛
作者:●宋明志
作者在悼念恩师杨荣馨教授去世,称自己一直跟随在先生身边聆听教诲,感激他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对学问的认真令人敬佩。作者表达了对先生的思念和敬意。
三月二十八日清晨,恩师杨荣馨教授 仙逝,悲痛不能自已。我在政法大学读本 科的时候,就聆听过先生的讲座,那时我 们这些刚步入法学殿堂的学生都把先生 当偶像崇拜,感到能和先生说句话就无比 荣幸。2003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自 己就住在先生家附近,雀跃着就想去拜 访,别的老师告诉我最好不要打扰老人 家,似乎又增加了先生的神秘感。第一次 拜识先生是2004 年《仲裁法》颁行十周年 的纪念会上,作为硕士生,我负责了一些 会务工作,先生是大会主持人,我受命给 先生送材料,至今还记得当时那种要见到 师祖的忐忑心情。可先生的随和、微笑都 让我如同和自家长辈叙家常一般平静。 当先生和夫人荆老师知道我住他家附近 时,非常高兴,嘱咐一定要常去他家里玩。 那决然不是客套,老人家丝毫没有架子, 这种谦和在我此后追随先生的日子里感 触日深。从彼时起,我一直伴随在老人家 身边,聆听先生教诲,向先生学做人、学做 事。
先生对我的爱护,甚至胜过对自家晚 辈,连我的儿子都十分愿意到杨爷爷家 玩,因为杨爷爷、荆奶奶是那样的慈祥。在 我失意的时候,也总是向先生倾诉,先生 以他对人生的领悟教导我,以他的淡泊随 性影响我、鼓励我。在我出国访学的时候, 先生鼎力资助,担心我碍于面子不接受而 告诉我是某次编辑图书的稿费。后来,我 才知道,当时书都没有出版,何来稿费,而 即使有稿费,我的那点儿工作也不能得到 如此的酬劳。先生就是这样,在点滴细微 的地方都替别人着想,从来不想给别人添 麻烦,又常常给别人以帮助。
先生渊博的学识自是众人皆知,先生 对学问的认真也常令我们感到无法企及。 记得,当我第一次从先生手中接过我的博 士论文初稿时,脸都红了,先生不仅对文章 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修改,连错别字、标点 符号,甚至注释,都一一作了批注。先生那 时已经是七十九岁高龄。先生像平时一样, 没有直接批评我,而是探讨式地解释他的 修改,我如芒在背、羞愧难当。
先生被学生们称作“一部民事诉讼法 的历史”。有时,我在想我们常说“立法本 意”,究竟怎样解读才是权威的“立法本 意”?先生经常给我们讲起立法时的本来 情况如何,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先生这 一代老学者就是“立法本意”啊!我们的 猜测总能从老先生那里找到答案。
如今,先生离去,从感情上,我无法接 受;从理智上,我知道这是先生的解脱。近 两年,先生为筹建执行行为研究会、为编写 立法专家建议稿、为指导博士生等等事务 操劳,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先生到另一个世 界去了,我想他依然会在那里安详地看着 我们。先生走好!惟愿荆老师节哀、保重! (作者系杨荣馨教授指导的2007 级博 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