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罕见病开始受到关注。罕见病往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患者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陷入了无助与沮丧的境地。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真教授凭借出色的医术与丰富的经验,通过中药治疗帮助一名罕见病患者重获健康。
“我这毛病,你们肯定没见过!”
2025年5月的一个周一上午,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如常繁忙。一个熟面孔快步走进诊室门口,一边笑着一边喊道:“王主任,我又来了,这周又没挂上您的号,给我加个号吧!”
诊室里的王真教授一听,笑着抬头说:“行啊,您稍等一会儿。”
这位“老病号”名叫李先生,已经66岁,是王真教授的多年复诊患者。
“我这毛病,你肯定没见过,‘牛奶肺’!”李先生在诊室外候诊时,与边上候诊的病友攀谈起来,引来不少病人侧目。他话匣子一开便停不下来,“我当年是跑到北京才确诊的,可现在好了,我就在家门口看中医,病就控制住了!”
众人闻言,纷纷侧耳倾听。李先生讲起自己十年来的求医经历,语速虽快,却条理清晰,情绪真切。
十年未解之症:确诊“牛奶肺”
2015年3月,李先生出现发热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局灶性间质性改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予对症治疗后似乎症状有了一些好转。但是这症状总是反反复复发作,当地医院一直没能给出明确诊断。
到了2018年9月,李先生复查CT示双肺磨玻璃及网格影较前明显增多,病情进展。下定决心要搞明白的李先生来到北京,做了支气管镜下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肺泡内粉红色颗粒状物质沉积,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被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也就是“牛奶肺”。
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弥漫性肺疾病,其特征是肺泡内堆积大量表面活性物质,呈牛奶样外观,全球患病率仅3.7–40例/100万人。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闷、发绀,病情隐匿、误诊率高。该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及肺组织活检、生物学标志物检查。典型的肺部影像呈铺路石征;肺泡灌洗液可见牛奶浑浊样改变,可见较厚的沉积物;组织学检查示肺泡内充满颗粒状嗜酸性PAS染色阳性的物质及泡沫巨噬细胞。李先生说:“我当时心里特别慌,医生说只能观察,不够重就不能洗肺。”
西医无策,中医亮剑
由于病情尚未发展至需行肺泡灌洗的程度,李先生只能定期随访。但他并未放弃寻找其他可能。他回忆道:“我就想,中医讲究调理体质,说不定能帮我试一试。”通过多方打听,他慕名来到了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找到了王真。
“老李来的时候特别焦虑。”王真回忆说,“这种疾病虽然在中医文献中无明确对应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内伤咳嗽’‘痰饮’‘肺痿’等范畴。从中医角度看,这是‘痰瘀互结,阻肺气宣降’所致。”
王教授结合四诊合参,精准辨证,为李先生制定了以“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益肺补气”为核心的中药方剂,并叮嘱:“你这个病需要持续通过中药控制。”
中药见效,牛奶肺被“按住了”
从那以后,李先生每月定期复诊。王真根据他的舌苔脉象、症状变化,灵活调整处方,做到随症加减。李先生也极为配合,认真煎药、按时服用。
“那是2021年,我第一次复查CT时,发现磨玻璃影少了点,我还有点不敢相信。”李先生说,“等到2022年再查,肺部的病变区域竟然明显吸收了!”
患者胸部CT(2021-03-25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显示,李先生的肺部病灶较前明显缩小,临床症状也显著改善,咳嗽减少、体力增强,不再胸闷气短。从无法确诊、四处求医,到如今病情稳定、生活如常,中医药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你只管来,我一直都在”
这不,故事讲完了,叫号系统也提示轮到李先生就诊了。诊室里,李先生仔细听着用药注意事项,不时点头;王真则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在处方笺上详细标注煎药方法。
再次走出诊室时,李先生对等候的其他患者说:“王主任不仅医术高明,对待病人更是像亲人一样。”
而诊室内,王真教授一边整理病例,一边感慨地对学生说:“像‘牛奶肺’这样的罕见病,确实难治,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多组分、多靶点发挥协同作用,成本低、毒副作用小,有时候能走出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中医药最大的魅力,就是在别人束手无策时,或许还能为患者保留一丝希望。那种看到病人眼里又燃起光的感觉,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意义。”
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有近50年的历史,是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肺病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全国肺病协作组大组长单位、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联盟肺病科组长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呼吸功能重点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内科专业博士点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点。在学术带头人、省级名中医王真教授的带领下,学科聚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节、肺癌、间质性肺病等病种,守正创新,中西并举,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
(图文摘自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