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形成好的会风是检视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更是持续改作风的题中之义。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时时对标对表,持续改善“会风”,做到精心准备、精简高效,不断挤干“水分”,提升会议“含金量”,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让党员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到一线去、到师生中去。结合本次专题研讨会的主题,我着重从学习体会、短板不足、工作思考等三方面作交流发言。
一、对精简会议的明确要求
中央八项规定自出台以来,始终强调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其核心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坚决杜绝不必要的会议,避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做法,要求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合并召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二是压缩会议规模。减少陪会现象,严格控制参会人员范围,只安排与会议内容密切相关的人员参会,避免无关人员被牵扯到会议中,浪费人力和时间资源。三是提高会议效率。要求会议主题明确、议程紧凑,发言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坚决杜绝空话、套话,确保会议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达成有效决策和部署。四是降低会议成本。倡导节俭办会,反对在会议场地布置、材料印发等方面铺张浪费,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支出,将资源集中用于推动工作发展的关键领域。应该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精简会议的要求,为学校改进会风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效能、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我校会风存在的问题
无论形式如何,开会的落脚点都是解决实际问题,一旦会风不实,会议就会流于形式,变成“为了开会而开会”。当前,我校不同程度存在会风不实的问题。一是会议数量居高不下。频繁的会议安排,使得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大部分时间奔波于各个会议室之间,用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时间被严重挤压,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明显影响。二是会议效率亟待提升。一些会议缺乏准备,没有明确清晰的议题和严谨合理的议程,导致重点不明,难以形成有效决策。会议中,部分参会人员发言冗长拖沓,偏离主题,使得会议时间过长。同时,会后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跟踪落实机制,会议决策往往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及时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是会议统筹协调不够。不少单位在组织会议时,往往只从自身工作需求出发,缺乏全局观念和统筹意识。导致会议时间冲突、内容重复的情况。此外,许多本可以合并召开的会议未能及时整合,进一步加剧了会议数量过多的问题。
三、关于进一步改进会风的思考
结合工作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改进会风、提升会议质效、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一要严控会议数量。按照“非必要不召开”的原则,从严控制各类会议数量。党政办公室牵头出台学校会议管理规定,从会议审批入手,抓好“源头”管理。对于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取消;对于能够通过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作群等便捷方式传达部署工作的,不再另行组织会议。同时,大力推行会议合并机制,对主题相近、内容相关、参会人员重叠的会议,进行有机整合。二要规范会议管理。会议筹备要紧扣工作实际,明确会议主题和目标,制定明确的议程,提前1~2个工作日将议程发送给参会人员,以便大家充分准备。会议过程要合理控制发言时间,避免会议内容偏离主题。会议决策要跟踪督办,确保会议决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三要创新会议形式。积极探索多样化、高效化的会议形式,如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减少不必要的现场会议。对于一些不需要现场讨论、交流的会议,如工作传达、信息通报等类型的会议,优先采用线上方式召开。会议材料要简明扼要,确保参会人员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会议发言要聚焦问题,坚决杜绝空话、套话和形式化表述。四要强化示范引领。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改进会风。参加会议,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认真听取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减少不必要的陪同人员,精简会议规模,提高会议效率。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校教职工共同营造朴素高效务实的会风。
同志们,改进会风是深化高校治理改革的“小切口”,却是破除形式主义、提升治理能力的“大工程”。我们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通过制度约束与技术赋能,让会议回归“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本质,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会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作者2025年5月27日在学校“改进会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