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乐山师范学院 - 《乐山师院报》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深入调查研究 密切联系群众

作者:党委书记  刘进    
2025-06-15     浏览(4)     (0)

该文阐述了作者对改进调查研究的认识和体会,指出学校在调查研究方面存在价值导向、方式方法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偏差,需要加强调研工作的作风、针对性和实效性。作者提出了三个改进建议,即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作风导向和坚持实效导向,推动调研工作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抓手。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调查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高质量调研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改进调查研究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金钥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修课”。下面我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围绕“改进调查研究”这一主题,谈几点体会。

一、深学细悟:把握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

中央八项规定将“改进调查研究”置于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调查研究的本质属性与实践价值。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化了对新时代调查研究内涵的理解:

一是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命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什么时候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则容易偏离方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其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师生。只有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才能真实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确保决策部署符合师生期待、契合发展规律。若脱离师生搞“空中楼阁”式决策,必然导致政策悬空、执行受阻,损害党的执政根基。

二是调查研究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破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在高校领域则表现为“重痕迹轻实绩”“重形式轻内容”等倾向。个别干部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满足于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有的部门设计调研问卷“闭门造车”,导致收集的数据与实际脱节;有的单位将调研异化为“层层陪同”“前呼后拥”的表演,既增加基层负担,又背离调研初衷。改进调查研究,就是要直面这些顽瘴痼疾,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作风转变。

三是调查研究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必修课。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离不开科学决策的支撑。调查研究是获取真实信息、分析矛盾问题、探索规律路径的基础环节。在高等教育改革深水区,无论是学科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安全管理,都需要通过深入调研把握现状、预测趋势、制定对策。忽视调研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脱离实际的政策是空洞的政策,唯有扎根一线的调研才能为治理赋能。

二、深刻反思:透视调查研究的现实困境

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当前调查研究存在“三重偏差”,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价值导向偏差,调研沦为“规定动作”。个别干部将调研视为完成任务、应付检查的手段,而非解决问题的途径。年初制定调研计划“依葫芦画瓢”,年中开展调研“蜻蜓点水”,年末总结调研“堆砌材料”,导致调研成果“束之高阁”。这种“为调研而调研”的倾向,本质上反映了政绩观错位,背离了调研的初衷。

二是方式方法偏差,调研陷入“形式窠臼”。传统调研模式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召开座谈会多、深入现场少;听取汇报多、随机走访少;关注显性成绩多、挖掘深层问题少。有的调研团队提前通知基层单位“精心准备”,甚至按既定路线“参观盆景”,导致看到的多是“精心修饰的成果”,听不到“原汁原味的真话”。

三是成果转化偏差,调研止步“纸上谈兵”。部分调研报告“重描述轻分析”,问题剖析避重就轻,对策建议泛泛而谈。有的单位缺乏调研成果跟踪机制,对师生反映的问题“承诺多落实少”,对提出的建议“研究多采纳少”,导致调研“只开花不结果”,师生获得感不强。

三、知行合一:探索调查研究的实践路径

改进调查研究,需坚持“三个导向”,推动实现“三个转变”:

(一)坚持问题导向,让调研聚焦“真问题”

强化需求驱动。建立“问题征集—选题论证—调研实施”的闭环机制,通过师生座谈会、网络意见箱、大数据分析等多渠道收集问题,确保调研选题贴近师生关切,突出靶向聚焦。摒弃“撒胡椒面”式调研,聚焦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堵点。

(二)坚持作风导向,让调研回归“原生态”

推行“轻骑兵”式调研。精简调研人员,减少陪同人员,鼓励调研组直接深入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一线场景”。例如,采用“随机推门听课”方式了解教学实况,通过“扫码问卷”即时收集学生反馈。倡导“沉浸式”体验。鼓励领导干部以普通师生身份参与校园活动,如到图书馆体验座位预约系统、到食堂体验就餐流程、到就业市场感受招聘氛围,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

(三)坚持实效导向,让调研催生“真改变”

建立“双反馈”机制。调研结束后,既向学校党委提交综合报告,又向基层单位反馈问题清单;既提出宏观建议,又列出具体整改措施。强化“回头看”跟踪。对调研承诺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定期评估落实情况。建立“调研成果库”,将有效对策转化为制度性安排。

作为高校管理者,我深刻体会到:改进调查研究不仅是落实八项规定的要求,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未来工作中,我将坚持“身入”基层、“心到”师生,推动调查研究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联系师生的“连心桥”,以高质量调研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这是作者2025年4月11日在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