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河床上的奔涌

作者:龙博雯    
2025-07-04     浏览(17)     (0)

本文探讨了自由的内涵和追求,指出真正的自由不仅是在自律中聆听内心呼唤,也是在责任中奔涌不息的河流。作者以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为例,阐述了自由需要自我超越、融入社会和自律等品质。最后呼吁读者成为河床之上的奔涌者,让生命奔腾出最壮阔自由的乐章。

教室窗外云卷云舒,窗内却堆满了书本试卷。办公楼旁鸟雀嬉戏,风摇绿树,白领们却行迹匆匆,反复奔忙。人们常叹 “被束缚着”,自由仿佛成了无拘无束、任性而为的代名词。但真正的自由岂是挣脱一切羁绊的放纵?那不过是虚幻的蜃楼罢了。

自由的真谛,从来就深藏于责任之中。庄子的《逍遥游》虽描绘了 “无待”的瑰奇境界,可那 “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仍需依凭六月的大风方能图南。由此可知,即使是庄子也未曾幻想过脱离一切凭依的绝对自由。苏格拉底之死更是一面照彻千古的明镜:他本可逃离雅典,却毅然选择了饮鸩就死,只为守护内心所持的城邦法律精神。在他心目中,对城邦的忠诚责任远比苟活更为珍贵。正如裴多菲所咏叹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真正赞美的是超越小我的责任担当,那才是自由最崇高的王冠。

真正的自由,更是精神上冲破庸常藩篱的翱翔。物理空间可被围墙围困,但思想的翅膀却能穿透一切有形障碍。钱钟书于战火纷飞之际,困守于沦陷的上海孤岛,却以 《谈艺录》的辉煌成就印证了精神的自由不可囚禁。他曾写道: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他笔下流淌的智慧,何尝不是灵魂在精神疆域中的自由驰骋?这正印证了罗曼·罗兰的箴言: “自由从来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场征服。”———征服的正是我们内心的怯懦与自我设限。

真正的自由,绝非离群索居,而是自律地融入社会后所获得的内外和谐。孔子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并非放任自流,而是经过一生修持后内心准则与社会规范浑然一体的圆融。回望我们学生时代,每一次在作业与游戏之间选择前者,每一次在懈怠与奋进之间选择后者,其实都是在为未来更广阔的自由默默铺路。这恰如泰戈尔诗意般的洞察: “唯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唯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响。”———自律的每一次微小坚持,都在为自由谱写宏大的序曲。

自由既非随心所欲,更非盲动冲动;它是在清晰认知自我与责任后,于社会河床之上奔涌不息的河流。当我们能于规则中从容起舞,于自律中聆听内心呼唤时,灵魂的奔涌才能既不失方向,又充满澎湃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做那河床之上的奔涌者,在责任的堤岸内,让生命奔腾出最壮阔自由的乐章———唯有如此,方不负生命赋予我们每一次澎湃的脉搏。

(作者系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