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支教活动
当“召集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学生下乡支教活动的号角吹响,长理学子们合上书本、背起行囊,从教室走向乡村课堂。走近这群“麦田守望者”,感受藏在粉笔灰与欢笑声里的理想与热爱。
经管学院本科生王玉婷:最开始是想着留守儿童需要陪伴,我对小孩就有种莫名的关切,我觉得他们需要帮助,不论是教育还是心理上的,他们应该有被教育和走出大山的机会。然后我又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与他们接触,所以就想去参加支教。我觉得身为大学生也应该做一点实践的事儿,去支教不仅能提升自己,也是一个服务社会的机会。
土木学院本科生袁瑛玮:成为向日葵支教团团长后,愈发懂“支教不是牺牲,是收获”。就像之前带的孩子,从初见时怯生生,到后来围过来喊“老师,想听你讲土木小实验”。有次送偏远孩子回家,山路弯弯,他突然说“老师你像我盖的‘安全桥’,稳稳陪着我”。还有个孩子,原本习惯把东西藏起来,后来主动拿自己画的“理想建筑”给我看,说将来想盖一所这样的房子,给支教老师住。这些瞬间,让我收获了被需要的温暖,也看到知识和陪伴真的能改变孩子,比在书本上学到的更有力量,这就是支教给我的珍贵礼物。
材料学院本科生周安琪:家里人知道我要去支教,第一反应是担心。毕竟我是材料学院大一的学生,要去的地方离家乡远,他们怕我吃不惯、住不好,更操心安全。但朋友特别支持,还笑着说“等你回来分享故事,我也好攒攒勇气”。不过我自己主意坚定,材料专业的学习让我明白“经得住打磨,才成得了材料”,支教就是一场特殊的“打磨”,而且有团队一起,我不怕,就想趁着年轻,去做件又酷又有意义的事儿。
能动学院本科生范一丹:刚开始我对支教活动并不了解,我只是抱着想去帮助别人的态度参加了这个支教活动,在支教的培训以及真正支教期间,自己支教的目的和意义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我觉得支教活动是一场人与人的双向奔赴,我们所有前期准备的辛苦都在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中释然了,而且红烛这一支教团队是非常纯粹的一个团队,我也非常喜欢这个团队的氛围以及这个团队的初衷———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所以今年我申请作为队长,带领这一届的队员前往湘西支教。
文新学院本科生陈璨:本次三下乡,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的伙伴们都很优秀,并没有因为学生身份而怠惰,积极挑战,提高自己的上线,让我看到了我能学习的优点,让我看见我未来更多的可能。并且得到一次实践经验,让我对“经验从实践中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未来我也能够有机会自己带领团队参加更多实践活动,成为一个更坚毅的人。
水利学院本科生付鹏程:再次回想过去两盛夏的光阴,我想我坚持支教的理由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最初的时候,我认为是那种接触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对自己初心的坚持。《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里的一句话“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带给了我新的感悟。我想我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支教给那些缺乏教育的孩子们带来一些改变,我想教给他们教育真正的意义。(学生记者 陈梓涵 朱洁茹 李泰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