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图书馆举办的第六届湖北省高校书评影评大赛校内选拔赛已圆满结束。大赛旨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民阅读与创新教育融合发展,引导大学生通过经典作品思考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关系。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校各学院的61篇征文作品,。评审小组根据征文要求严格评审,共评选出14篇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在人工智能兴起之际,本报刊发6篇获奖作品,希望有助于增进读者们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想像和对科技影响生活的理解。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激情不能被消沉的暮色淹没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消逝”
时光荏苒,当诺兰的《星际穿越》将卡冈图雅黑洞的吸积盘化作银幕上的引力光冕,当库珀的手表指针在五维书架间震颤出莫尔斯码的涟漪,这部科幻史诗便以黑洞吞噬万物的魄力,将科技理性与人文诗学坍缩成人类文明最璀璨的奇点———在这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狄兰·托马斯的诗句同频共振,不同纬度的纠缠与爱羁绊共舞,终将在时空褶皱中绽放出一朵超越维度的瑰珀玫瑰。
未来,不是空洞无物的宇宙想象,而是人与科技的共振。
一、科学的浪漫转译———从虫洞涟漪到超立方体诗学
诺兰对科学真实性的执念近乎偏执。在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指导下,卡冈图雅黑洞的吸积盘首次以符合广义相对论的姿态呈现:其扭曲的光冕不仅是6500个太阳质量的引力透镜效应,更是宇宙交响乐的可视化乐章。虫洞被设计为三维球体而非传统二维隧道,这种颠覆性想象既遵循多维空间理论,又暗喻人类认知的局限———我们总试图用二维逻辑解构三维存在。
米勒星球上每小时等同地球七年的时间膨胀,是爱因斯坦方程的戏剧化演绎,是中国古代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具体表现,更是对人类生命尺度的哲学解构。当库珀在滔天巨浪中挣扎求生,观众目睹的不仅是太空探险的惊险,更是文明存续的残酷代价:科技进步的每一秒,都可能以个体生命的加速流逝为代价。而五维超立方体的书架迷宫,既是克莱因瓶式的拓扑结构,也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科幻变奏———科学在此成为打开记忆秘匣的钥匙。
二、人文诗学的纠缠———爱是超越维度的引力波
影片最深邃的悖论在于:解救人类文明的终极密钥,并非藏在黑洞奇点的量子数据里,而是凝结于库珀与墨菲的父女羁绊中。当父亲在五维空间叩击手表传递信息,当女儿在垂暮之年破译重力方程,爱因斯坦的时空连续体与庄周梦蝶的东方玄学在此合流———科学解释现象,而情感直觉才是破译宇宙密码的终极密钥。
爱是唯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事物(Loveistheonethingwe’recapableofperceiv-ingthattranscendstimeandspace.)诺兰重构了传统英雄叙事。库珀的星际远征始终是“对女儿的承诺”,这种将人类存续锚定于私人亲情的表现方法颠覆了《2001太空漫游》冷峻的宇宙观。墨菲定律的辩证解读(能发生的终将发生)在此升华为希望永存的象征:当科技无法解决的奇点数据在爱的量子纠缠中传递,当爱是唯一能够超越引力和时间的介质,人性便完成了对物理法则的优雅超越。
三、科技人文的矛盾———文明尽头与星际移民的困局
影片始终在科技理性与人文感性之间形成让人震撼的张力:曼恩博士伪造星球参数、布兰德教授隐瞒计划真相,揭露了科学共同体的话语霸权与预知未来无力回天却始终让人心存希望的矛盾。当理性沦为生存焦虑的工具,真理便成为可编程的代码;情感的算法化则表现在机器人TARS将“诚实指数”设定为90%,因其深谙“绝对理性对人类是危险的”。这种对人性弱点的包容,反而成为破解五维迷宫的关键———机器比人类更懂得脆弱之美的价值。
此外文明的二律背反诺兰则以地球的枯萎病象征技术文明对地球生态承受能力的透支,而空间站保留的玉米种子又暗示科技救赎的可能。这种矛盾恰如A计划与B计划的伦理博弈:胚胎移民的冷酷理性与亲情纽带的温暖感性,构成了文明存续的双螺旋。
四、未来想象的终极启示:在黑洞的奇点种植希望玫瑰
当永恒号飞船如诺亚方舟般驶向群星,诺兰再一次完成了科幻范式的革命。
为了追求机智的视觉人类学实验,他实拍的30000亩玉米地、手工制作的TARS机器人、70毫米IMAX胶片,这些“反数字特效”的执念,实则是对技术异化的抵抗———用物理真实对抗虚拟膨胀,让观众在触摸星际尘埃时感知宇宙的肌理。
为了追求科学启蒙的复调,表现虫洞穿越场景既是震撼的视觉奇观,也是广义相对论的具体呈现。诺兰将艰深的克尔度规方程转化为飞船穿越时的时空涟漪,让普罗大众在颤栗中理解时空曲率,映衬了中国古人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神话现实双重奏。
枯萎病肆虐的玉米地升华为当下人类处境的生态寓言,黑洞数据传递升华为爱的引力波,五维书架升华为记忆的拓扑学,爱传递的希望与火种———科技在此不仅是工具,更是书写人类史诗的语法。
五、结语:奇点处的文明涅槃
《星际穿越》的终极启示,在于揭示了科技与人文的本源性共生:卡冈图雅黑洞吞噬万物却缔造新星系,最硬的科幻终将孵化最柔软的人文之光。当库珀穿越事件视界却未堕入虚无,当人类在五维褶皱中执着于传递情感密码,诺兰实则在宣告:真正的星际穿越,从来不在光年之外,而在我们以爱对抗熵增的每一个当下。
正如片尾旋转空间站里绽放的玉米新芽,那朵绽放在黑洞奇点的玫瑰,既是量子物理的诗意显影,更是人性光辉的永恒铭刻———在技术狂奔的暗夜中,唯有人文精神的引力,能让文明免于坠入热寂的深渊。
“我们曾经仰望星空
期许总有一天能登陆其他星球
但现在我们只能担心居住的废土
咆哮吧 咆哮
痛斥那光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