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大学报》

春牧场:草原的诗与生命的迁移

2025-03-15     浏览(4)     (0)

翻开李娟的《春牧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阿勒泰草原的窗。以独特的视角,带我们走进阿勒泰草原,走进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春牧场》是李娟“羊道”系列的开篇之作。书中,李娟以细腻且质朴的笔触,讲述了她跟随哈萨克族扎克拜妈妈一家,从乌伦古河畔迁往塔门尔图春牧场的迁徙故事。春牧场是荒凉的,有了牧人的存在,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在李娟的笔下,春牧场的生活充满了原始的魅力。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有的只是一望无际草原、缓缓前行的羊群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者。

在无垠的阿勒泰草原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简单而纯粹。牧人们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倾听风的低语,观察云的变幻,陪伴青草的生长。李娟是这样写的:“春天,积雪从南向北渐次融化。牧人们便追逐着融化的进程,追逐着水的踪迹,从干涸的荒原一程一程赶往湿润的深山。秋天,大雪又从北往南一路铺洒,牧人们被大雪驱赶着,一路南下。从雪厚之处去往南方的戈壁、沙漠地带的雪薄之处。”

书中的哈萨克族牧民,他们一年中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如同候鸟一般,追随着季节的脚步,寻找水草茂盛的河岸牧场,让羊群得以繁衍生长。你还会看到他们艰难的转场之路,但是当遇到恶劣天气,或是物资匮乏的时刻,他们依然能淡然处之,凭借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经验,一次次地解决问题。比如,冬天还要去山间跑好多趟背冰块来获取淡水,并且小孩还可以把冰渣子当作零嘴,赴宴的漂亮姑娘为了不弄脏衣服踩着高跟鞋在冰地里前行……描绘的场景可能只是诚实地记录牧民的生活,但由于这种生活离城市人太过遥远,显得陌生又梦幻,十分令人向往。

李娟的文字生动鲜活,原生态地为我们呈现了春牧场的一切。我们仿佛能闻到草原上青草的芳香,能感受到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能看到羊群沿着羊道慢慢前行。她是这样写道:“很快,那边的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弥漫开来。沿着平行着布满坡体的上百条弧线(那就是羊道)有序前行,丝丝入扣。这时,眼下的整个山野世界仿佛终于从深沉的寂静中苏醒过来。”她还在书中写“羊群缓慢行走,像一条流淌的河,带走的是时间。”她提醒着我们,在草原上,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它不是钟表上的刻度,而是草场的枯荣,是季节的更替,是生命的轮回。在漫长而寂静的草原,并没有多少水草丰美之地,而牧民们如同不懈的候鸟一次次启程,“恭敬地遵循自然的安排,微弱地,驯服地穿梭在这片大地上。”这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希望。

这个世界上,或许很少有人有机会真正走进游牧民族的生活。但通过《春牧场》,我们似乎能跨越时空的距离,与哈萨克族牧民们一同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无论你是渴望逃离都市喧嚣,寻找心灵慰藉,或是对游牧民族文化充满好奇,《春牧场》都值得一读。 (陈琳)



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