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紫金港的午后

2025-06-13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紫金港的医学院度过的青春时光,包括打卡、雨中漫步、阶梯教室上课、实验、秘密邂逅等经历,以及成长、欢笑、泪水等回忆。这片土地见证了作者的青春。

吴晴航

四年前初秋的午后。我举着刚领到的学生卡站在启真湖畔打卡,看水面上漂浮的碎金被乌云揉碎,那时还不懂,原来连雨滴都会记得来时的路。记得那天,我固执地要走到雨里,去感受那微凉的触感。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帆布鞋尖溅起细小的水花,远处,图书馆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座知识的灯塔,指引着迷茫的航船。

东教的阶梯教室总在清晨蒸腾着咖啡香。数学教授的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像一场永不落幕的雪。他总说:“数学是宇宙的诗”,却在某次微积分课上突然停住,望着窗外簌簌落花的合欢树,用带着闽南腔的普通话念起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后排打瞌睡的男生突然打了个呼噜,整个教室笑得像春雷滚过青砖地面。我还记得教授的眼镜腿上缠着白色胶布,记得他讲到激动处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擦汗,那块手帕上有着淡淡的蓝色印花,边缘已经磨得发白。他就像一本活着的古籍,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记得那些被实验数据折磨的深夜,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学姐把一块凤梨酥掰成两半,我们两个人围坐在示波器前分食,屏幕上的正弦波正跳着孤独的圆舞曲。窗外忽然飘来桂花香,混着夜露浸润的泥土气息,在记忆里酿成永不褪色的琥珀。那时总以为通宵调试的电路板会永远发烫,却不知某个瞬间,青春的星火已经悄然凝固。我们为了一个参数争论不休,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倒在椅子上,梦里还回响着示波器的嗡鸣。

安中大楼的楼梯间藏着一个只有我知道的秘密。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我在三层拐角撞见抱着吉他的少年。他正在弹《加州旅馆》的间奏,斜阳穿过防火门的玻璃窗,把琴弦染成蜜糖色。我们并肩坐在台阶上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看暮色一层层浸透走廊尽头的白墙。后来我们在一起了,去年跨年晚会上,他在聚光灯下演奏的吉他声依然带着那年秋天的震颤,我在台下安静地看着在摇滚里振动的琴弦。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黄昏,那个充满吉他声和少年气的楼梯间。

此刻站在求是大讲堂的台阶上,看行李箱在夕阳里拖出长长的影子。启真湖的荷花该开了吧?那些藏在荷叶底下的秘密,会不会随着涟漪游向更远的地方?

风起时,我听见无数个自己从时光深处走来——抱着书本奔跑的、在实验室打盹的、抱着吉他唱歌的——在紫金港的黄昏里,轻轻挥手。她们带着各自的笑容和泪水,在记忆的长河里汇聚成一股暖流,将我包围。我抱紧自己,原来自己早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走过了这么长的路。

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连接过去和未来。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紫金港的黄昏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风景。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欢笑,我的泪水,我的青春。而我也将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作者为医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