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平邑县人民医院 - 《蒙阳健康》

13岁少年心跳220次/分,改良“Valsalva动作”让心跳不再“狂飙”

2025-06-26     浏览(17)     (0)

一名13岁男孩因心慌难受被紧急送往医院儿科二病区就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经过改良后的Valsalva动作治疗,患儿心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医务人员展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

6 月 2 日晚 10 点多, 13 岁的小亮,因“在家突然感到心慌难受”被家长紧急送到我院儿科二病区就诊。心电监护显示:心率为 220 次/分钟。值班的副主任医师徐鹏结合心电图诊断患儿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心跳加速,可能由折返激动、自律性增加或触发活动引起。阵发性室上速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这些症状往往突然发作且持续时间不一。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晕厥、休克或猝死。

此时患儿诉心慌、胸闷严重,面色苍白,生命的时钟在这一刻仿佛走得格外急促,情况岌岌可危。常规药物治疗不仅存在潜在风险,且药效发挥需要时间,这对分秒必争的抢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千钧一发之际,徐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做出判断:采用改良后的Valsalva 动作转复心律。改良后的Valsalva 动作,其原理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刺激迷走神经,进而达到减慢心率、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效果。在向家长简要且清晰地解释治疗原理后,徐医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

在徐医生的耐心引导下,小亮取坐位,对着 10ml 注射器的管芯,使出全力进行标准的强力 Valsalva 动作,持续 15 秒。紧接着,患儿被迅速安置平躺,双腿抬高至 45-90度,并维持这个姿势 15 秒,随后再缓缓恢复至半坐位。随着患儿完成一系列动作,心率开始缓缓下降,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心慌,胸闷消失,原本紧张的小脸也重新有了血色。“哎呀,真没想到,看着简单的几个动作,竟然能救命!徐医生不仅医术高,关键还超有耐心,还特别会安抚孩子,真的是太感谢了”小亮家长握着徐医生的手,眼眶通红,激动得声音直打颤。

此次通过改良后的 Valsalva 动作成功救治患儿,充分彰显了我院儿科医务人员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

(儿科二病区 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