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师范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报》

用直尺丈量梦想的距离

作者:O邹语恒    
2025-06-25     浏览(49)     (0)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小学支教期间,帮助一位没有学习工具的学生小宇的故事。作者通过提供简单的帮助和礼物,使小宇的作业变得整洁规范,并激励他更加自信和主动学习。这段经历让作者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工具和机会。作者对支教生活充满感激和怀念。

清晨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广安的山间,山脉层叠起伏,田野翠绿,微风吹过,平静、纯朴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小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在初中部开始了我的支教生活。

学校虽然简陋,但孩子们的眼底却总是带着无尽的热情,这给了初出茅庐的我极大的宽慰。

多媒体设备的无限期罢工,让我这个刚刚走马上任的物理老师只能通过高频率的板书来辅助教学。

纯朴的民风下诞生的是一个个纯朴的灵魂,尽管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依旧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为什么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彩虹是怎么形成的”“鸟为什么会飞”,在我每次问到这样的生活中常见但又不会去思考为什么的现象时,他们永远都会给予正向的情感反馈,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孩子们的互动,都让我感到无比充实。

记得那是寻常的一天,在我批改作业时,有道题目要求画出一张力学示意图,孩子们需要画出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我发现有个上课一直很认真努力的孩子,作业上的图示却是歪歪扭扭,线条曲曲折折,完全没有规范的样子。

我有些疑惑,便在下课后问他:“小宇,怎么画得这么不整齐呢?你是不是没认真画?”小宇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中有些不安,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声音低低的:“老师,我没有直尺,画不了直线。”听到这句话,我顿时心头一震。我突然想起刚开学时,有位老教师和我说,这里的孩子父母有的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条件比较一般。

对于他们来说,能来上学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看到小宇连最基本的学习工具都没有,这让我感到深深的同情。

虽然他的作业不完美,但他依然尽力去完成,这份坚韧和对知识的渴望也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我决定为小宇准备一份小小的礼物。

第二天,我带来了一套新的测量工具,包括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量角器。这些工具看起来普通,但对小宇来说,却可能是他走向更好学习的一把钥匙。

当我把这些工具递给他时,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紧紧握住直尺,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他未来追求知识的希望。“谢谢邹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画得弯弯扭扭了。”他说。

从那以后,小宇的作业变得整洁、规范,每次画图时他都能准确地标出力的图示。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自己用直尺画得更好,还开始在课后帮其他同学讲解画图的技巧,变得更加自信,学习也更加主动了。

小宇的变化让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工具和机会。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份简单的帮助,就能点亮他们前行的路。这份支教经历,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决心。

支教的日子虽然短暂,但每一次与孩子们的双向奔赴,看到每一份他们眼中闪烁的希望,都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孩子们的笑容、他们画出整齐线条的模样,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追求教育初心道路上不懈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