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工程大学 - 《安徽工程大学报》

校第五期“经典悦读”班优秀作品选

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

——读《人间草木》有感

2025-05-31     浏览(36)     (0)

本文介绍了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描绘了其笔下的人间琐事和花草情感,以及他对食物和神话传说的独特理解。作者感叹自己相识得晚,若早知晓其文章饶有兴味、充满生活智慧,便能早走进他描绘的世界。阅读他的文字,仿佛是与老友面对面交谈,令人敬佩。

早就听闻汪曾祺先生的大名,却一直为琐事所扰,直至今日才真正静下心来,泡一杯香茗,在悠悠茶香中捧起这本书,品味汪老笔下的人间琐事,稀松平常。

汪曾祺先生笔下的花草别具一格。他不像百度百科般大肆描写花草的特点功效,而是如孩童般发出疑问:“波斯菊真是从波斯传来的么?”他也不求答案,只感叹其为“远客”。同时,他视花草如老友,关心它们的冷暖温饱。路边鲜红的美人蕉,在他眼中是“颜色强烈的寂寞”,赋予花草独特的情感与意趣。他的文章亲切有趣,文字不似有些文豪深邃得让人产生距离感,反倒像村口的婶婶姥姥拉着你唠家常,东一句西一句,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间接受了那些原本知之甚少的事物。

“八月十五雁门开,孤雁头上带霜来。”为什么大雁南飞时要头朝着西呢?汪老看着动物们与人类不同的种种行为,脑子里总会转上那么两圈,没想明白时,就找个地方人问问,听听这里的风土人情,看看这里的百态人间。在他眼里,小动物们的行为,各有各的解释。大雁南飞头朝西,草原上的人说那是依恋故土;祖母说琥珀吊坠里小虫子美,是因为偶然形成。在他笔下,寻常事物都充满趣味:独角牛拉小泥车、磕头虫肩背着地似不停磕头、不怕人的苍蝇虎子、“骂”汽车滴滴叫的落叶,他总能发现事物的另一面。

中国人吃东西讲究色香味俱全,关于“香”,汪曾祺有新的理解。路过水果店,他想起江阴那香透肺腑、令人欲醉的果香;收数量众多的萝卜时,他就能肆意品尝了,红皮小水萝卜、杨花萝卜等,字里行间满是对味道的怀念与幸福。

行旅中,他不匆忙。参观兵马俑,众人匆匆走过,他却停下细细观摩,从细微处着笔,他要写就写兵马俑的个性,看他们密密的络腮胡、圆滚滚的身体和脑袋、瘦削的脸颊。他说塑像总是有个性的,因塑造者是人,是人总会有个性,这简单话语里蕴含着看事物要看本真的智慧。

中国是有很多神的,从主宰天地秩序的威严天帝,到司掌人间烟火的灶君土地,每一位神祇都承载着独特的寓意与深厚的信仰根基。而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与民间信仰交织的世界里,汪老对民间“八仙”情有独钟,讲起八仙的故事信手拈来,如铁拐李的济世、吕洞宾的潇洒、何仙姑的善良等等,还从自己的文学积累中倾吐出种种有关八仙的诗词。

对于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我相识得着实有些晚了。若早知晓其文章饶有兴味、充满生活智慧,便能早走进他描绘的世界。在他笔下,有广阔的乾坤天地,细微如草木的事物也被赋予了鲜活生命力与独特美感,其兼顾宏大与细微的笔墨令人敬佩。

阅读他的文字,仿佛是与老友面对面交谈,跨越时空,碰撞思想。静下心沉浸其中,能真切体会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感受那份至真至诚的情感。他的文字质朴温暖,让人留恋不已。

(陈慧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