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工程大学 - 《安徽工程大学报》

那缕炊烟起

2025-05-31     浏览(14)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离乡求学的心路历程。作者在离家较近的学校学习,但仍感到乡愁,期待着回家的时刻。在火车上,作者回忆起童年时期的家,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不舍。最后,炊烟与归家之音提醒他不要畏惧。

日落西山,金洒大地。远处竹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一片祥和。依稀间,炊烟起,回家的号角悄然吹响,是时候了,离乡者背起行囊,迈向那片麦田。这便是,我心中的诗意自然。

我想,大部分人的小时候,都曾有一颗闯荡大城市的心,可能是不愿被拘泥于小小天空,亦或是看遍了小镇内千篇一律的无聊生活。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繁华喧闹对年轻的孩子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于我,同样如此。初中时,幻想考一个很远很远的大学,也就是所谓的走出去看看。此时,我却无比庆幸,选择了这所离家不算太远的学校,足够让我冲破距离的桎梏,坐上回家的列车。当我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仿佛已经拥有了背井离乡的头衔,同时也期待着归乡的那天。我想看到那缕缓缓升起的炊烟,想看到熟悉的街道,更想看到熟悉的、记忆中的人。

当风吹起发梢,额角的汗水滴落在肩头,人群熙熙攘攘,行李箱擦过地面的声音便是最好的交响乐。这是指引回家方向的号角,心中缺失的部分被慢慢填满,如果因光而来,那就让我们回归爱的初衷,明亮的心便是证明。

人生如诗,每件出乎意料的事都是诗内的调味剂,或好或坏,或惊或喜。每当我们穿过荆棘,那种感觉何尝不是诗中体现出来的忧国忧民或豪情澎湃呢。“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缕炊烟如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紧密缠绕在一起。古往今来,谁不曾被这线所影响呢?如同南柯一梦,一朝梦醒,万般皆醉,不过幻影。夜幕降临,又有多少离乡人夜不能寐呢。

“回家,回家,有爱就不怕……”当悦耳的乐声蔓延屋子,当思家的心绪贯彻全身,当归家的时刻日渐临近,我于恍惚中发现,童年深处的那个充满魔力与不寻常的城堡早已变成了家的模样,所谓的梦幻豪宅渐渐消散于记忆,留下的不过是一屋,两树,三人的温馨与柔情。

当我再次拖动沉重的行李箱,迎着炽热的骄阳,迈进高铁的车厢时,我无比清晰地意识到,我与家乡的距离又要拉远,是望着高速行驶后模糊的窗景,是看着与我拥有同样复杂心情的离乡人,是瞧着因为返校而热闹的聊天群,一切的一切,无不在提醒我这一事实:此刻,乡愁在我心中终是展开了画卷,由我,描绘着首章。

那缕炊烟起,心中的乐章奏响,那是属于我们的独特演出。

(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