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报》

关爱自我 心向阳光

王慧: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涂钰澜    
2025-06-05     浏览(41)     (0)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慧老师分享了心理嘉年华活动对学生积极影响,并强调自我关照是主动调试情绪、接纳困难的过程,有助于保持良好心态。她建议大学生积极储备心理健康知识,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王老师还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编者按

孟夏悄至,绿意葱茏。在五月的浙工大校园里,蓬勃朝气与明媚阳光共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缤纷开启,为校园注入温暖“心”能量。“悦心”心理嘉年华热闹非凡,“遇见·关系”剧场活动温情满满,还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慧老师的分享,助力同学们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在这个心理健康月,校园满溢着心灵关怀的芬芳,学子们于温暖中成长,向着阳光奋力前行。


蝉鸣撕开六月的燥热午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半开的窗帘外,树影细碎的光斑在桌面上跳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慧老师的指尖拂过一排排的文 件夹, 突然 停在 某张 细 心 保存 的 便 签前———那是五月“心理嘉年华”活动时,有学生悄悄留下的感谢卡,稚嫩笔迹写着“原来快乐真的会发光”。这个充满温度的细节,不仅折射出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更成为我们探讨当代青年心理健康议题的切入点。

当谈起今年五月的心理嘉年华,“你看这个视频,”她轻点电脑屏幕,“心理嘉年华”运动区的画面里,少年们在充气城堡内雀跃起跳,阳光穿透他们扬起的衣角,仿佛每个人都在闪闪发光;手工区飘来陶泥特有的湿润气息,同学们将细腻的情感捏成圆润的陶器;智力挑战区的各色情绪卡片上,散落着学生们逻辑思维的火星。

今年的心理嘉年华别具一格,主打互动体验,同学们在运动中挥洒汗水,在互动中结交好友,压力得到了释放,还收获了满满的积极情绪体验。王老师特别提到:“阳光的活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有着特别显著的效果。同学们走出教室、实验室和寝室的小空间,在互动交流中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无疑是一种绝佳的心理保健方式。”

对于“自我关爱”这一概念,王老师给出了专业且深刻的解读:“‘自我关爱’可以对应心理学中的‘自我关照’这个词。”她着重强调,真正的自我关照是主动调试情绪、接纳困难,通过散步、跑步等运动,或与家人、朋友交流为自己积蓄能量,最终以更充沛的精力回归学业。这与沉迷游戏、逃课等短暂逃避行为有着本质区别———后者在短暂“轻松”后,往往伴随强烈的自责与焦虑,而自我关照是一个滋养身心、积极应对的过程,能帮助我们在挑战中保持良好心态。

暮色渐浓,她起身拉开窗帘,远处教学楼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在这盏盏灯火下,或许有人在灯下为考试失利而焦虑,或许有人在键盘前因孤独而沉默。但王老师指出,当一个人能在低落时安慰自己说“我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能在感到孤独时主动拨通家人电话,能将焦虑转化为操场跑道上的脚步声,这一系列行为的本质,是从“情绪受控者”向“情绪管理者”的认知跃迁。

月光爬上窗台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每一间心理咨询室门口都亮起了“正在咨询,请勿打扰”的黄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走进心理咨询室了,他们有了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动求助,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智慧表现。”从曾经对心理问题避而不谈,到如今主动寻求帮助,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消除对心理求助的羞耻感。王慧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转变观念,将心理求助视为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保健方式,就如同身体的定期体检一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上的隐患。

当被问及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升级有何期待时,王慧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积极储备心理健康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知识体系;二是要踊跃参与互动体验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感悟;三是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去做一点事情。

临走时,王老师递来一张手绘卡片,背面是她工整的字迹:“每天有一次30分钟的运动,每天有一段和朋友之间的相处,每天都能够睡一次充足的好觉。”原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只需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夜风掠过校园的香樟树,将这份温暖的叮嘱,轻轻吹向每个等待被点亮的心灵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