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报

在细致的齿轮上雕琢极致

作者:臧旭  外事实务2402班    
2025-05-30     浏览(40)     (0)

朱光潜先生曾在《咬文嚼字》中写道:在文学中,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我深以为然,但更想补充:这份严谨不应囿于文字天地,而应化作对待所有热爱之事的虔诚。正如榫卯工匠雕琢毫米级的误差,陶艺师把控窑变时的毫厘温差,工匠精神恰是这份将细节淬炼成信仰的执着。

“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细节造就完美。”无论是技术人员的职业道路,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或大或小的比赛,我们都应以细致的态度去创造极致的成果,这点我切身体会。正如在之前的一次硬笔书法比赛中,我对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都近乎苛求。一支笔、一页纸、一次书写,常伴晨昏,笔尖与纸面的每一次摩擦都是数次推敲的见证。可能,写出来的字也并非多好,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人生。执笔时,我反复试探练习,琢磨最适宜的力度;书写时,我对比字帖中的横竖撇捺,追求均匀、柔滑;折笔处,仔细分辨墨色深浅,但凡有误差,便毫不犹豫地揉碎重写;收笔时,我追求利落,锋利,为了一竖一横的挺拔与平直,磨黑了手指……

一毫一厘,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臻于至善;静心守拙,方得始终。不仅是在文学、书法,而是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的每一次开花结果,都是有心人的细致看护与静候。旁人眼中的“完美”,对于我而言只是下一阶段精进的起点。工匠精神的现状,不在于不满足现状,而是不断突破自我。我不会因以此得奖而沾沾自喜,而将它当作一个新的平台,新起点,因为我要去的地方很远,只有不断地攀登,一直向前,没有终点。

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世人皆有稍许浮躁。是书法教我慢了下来,以耐心雕琢每一笔,每一画。每一次笔尖与纸面的碰撞,都是开花结果的预料。然而这种韵律,是我忘却了外面的喧嚣。我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笔,不惧枯燥,不畏反复,只为在方寸之间展现汉字最美的姿态。未来,我仍将秉持着这份细致,让每一件事都承载匠心,让每一个结果都闪耀光芒。时代更迭,沧海桑田,匠人们坚守在最寂寞的角落,等待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