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浸染的塑胶跑道上跃动着青春韵律,成群学生踏着晚霞穿梭往来:有人戴着耳机独自慢跑,衣摆随风扬起波浪;三五结伴的跑者共同奋进,发梢甩落晶莹汗珠;角落里咬牙坚持的胖男孩正被同伴拍肩鼓励。此起彼伏的脚步声与喘息声织成流动的生命诗行,年轻的身躯在晚风中奔向远方,每个脚印都在丈量成长的刻度,汗水晶莹折射出坚持的光芒。
生活在公元前 5 世纪的斐迪庇第斯,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那一次为了通报胜利的舍命狂奔在后世却成为了不断突破极限的证明,彻底唤醒了那埋藏在人们血脉中的运动基因。
过往极度排斥运动的我,在去年 3 月的某一天突然下定了某种决心—— 我要减肥。减肥需要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的有机搭配。我选择了跑步作为减肥路上的“伴侣”。当时的我肯定不会想到自己能坚持下来并且收到成效,更不会想到曾经三五公里就要死要活的自己在一年后已经可以一口气完成马拉松。
所以我想先说一句,感谢跑步,谢谢它的简单枯燥。简单在它不会嫌贫爱富,不会苛责身体,永远怀揣一颗包容之心。初入跑步的我在当时并不懂那些专业装备或科学训练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异常朴素、略显愚笨但在今天看来收获颇丰的想法:“干就完了。”换上合身的衣服,舒适的鞋,简单拉伸后便一股脑扎进跑道,像钟表般机械地完成一圈又一圈的目标。可这看似简单的重复性动作却催生了一位强大的敌人—— 枯燥。放弃的念头随着距离的增加和身体的逐渐疲劳不断增长,特别是那份缺少陪伴的孤独,像耳边有个恶魔在轻声呢喃:“差不多了,该歇歇了。”音乐永远是那段跑步路上最好的伴侣,无论是甜蜜轰炸的流行还是迷幻脉冲的电子,都像一双大手在你想要放弃时拉上一把。在我看来,最终成功的关键便是坚持—— 无论再枯燥,再动摇,也要不为外界所扰,不为诱惑所动,成别人所不能。
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说到:“这一路,有很多与自己对话的机会,身体疲乏,肌肉酸痛,要尊重这种疼痛,继续跑下去,答案就会浮出水面。”跑步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心理战役。每一次都像与内心深处的灵魂进行交流,完成那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跑道上悟出的那些精神,到生活中依旧生效。
跑步,教会了我分解目标,渐进式征服。许多人在跑步伊始都会被 5 公里、10 公里的数字吓退。此时不如将大目标拆解为小里程碑。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激励自己多向前一点,形成正向反馈循环。就像我一开始觉得三公里已经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可后来跑的愈多目标越远越有动力,不再为自己设限。这种“渐进式征服”的模式,潜移默化中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应对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且不再畏难,循序渐进地解决。
跑步,让我学会了与不适共存。撞墙是马拉松中的术语,一般指在比赛的后半程感觉身体的能量好像突然被耗尽了,具体表现为双腿灌铅、呼吸急促等,此时肌肉酸痛和窒息感会触发逃避本能。就好像上班的时候,有那么一刻觉得这班是一天也上不下去了。这种时刻的痛苦重构尤为重要,将生理上的不适转变为自身继续向前的动力,“想放弃”转译为“突破临界点的信号”。这种抗压能力的训练是前所未有的,当你真正学会了这种转化,为大脑装上了“抗压滤镜”,困难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只会产生正作用。
跑步,锻造了不服输的韧性。挫折在任何道路上都是在所难免的,具体到跑步那便是受伤和成绩的止步不前。初期或许还能仰仗身体恢复速度无视拉伸、跑休结合等必备环节,但随着战线的拉长,跑道上需要做的功课越来越多—— 如何高效、健康、持久地坚持跑步。我曾经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因为忽视拉伸和下肢力量训练导致韧带损伤休息了一个月,当时真的想就此放弃维持现状。但正所谓久病成医,有了这样的经历,我开始更加注重跑步之外的环节,充分地去了解身体,不向任何伤痛屈服。慢慢发现,以前觉得做不到的事,现在咬咬牙真能成—— 我们往往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或许你觉得跑道枯燥,但那些踏出的每一步都在重塑人生剧本。跑步不需要昂贵装备或复杂技巧,一双鞋就能开启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当你熬过最初的气喘吁吁,会在持续的脚步中遇见意想不到的坚韧。它不仅让你甩掉赘肉,更会甩开焦虑与自我怀疑。清晨的露水、傍晚的晚风都在见证:每一次呼吸的调整都是对生活的掌控,每一公里坚持都在拓展心理韧性的边界。
别让“明天再开始”偷走改变的可能!现在就跑起来,让心跳和脚步共同谱写属于我们的成长进行曲!
(文/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2级本科生 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