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刚上初一的我与篮球结缘。这份缘分背后,是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忆中,每个周末的清晨,当同龄人还在酣睡时,父亲总会带我去体育场跑完五圈—— 整整两千米。那时的我总抱怨他“剥夺”了我的懒觉时光,却未曾想到,这段经历为我的体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小学时的我对篮球并无兴趣,父亲却是 NBA 的忠实观众,导致我甚至常与他争抢遥控器,只为换到动画频道。然而,2015- 2016 赛季的 NBA 像一扇魔法之门,让我踏进了篮球的世界。史蒂芬·库里,这位用三分球改写篮球历史的“球场精灵”,这位小球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开创人,用他行云流水的运球、百步穿杨的投射,在我心中点燃了炽热的火苗。从此,篮球不再只是父亲的爱好,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成长:从“篮下霸主”到“后卫痴徒”
初中时,我因身高和力量优势被推上中锋位置。在班级比赛中,我总能用笨拙的“坐打”技巧轻松得分,甚至一度自诩为“篮下霸主”。直到父亲带我去沧州观看孙悦的比赛——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职业篮球的震撼。赛场上的中锋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卡位、挡拆、脚步虚晃、终结,而我呢?不过是个依赖身体的“野路子”。那一刻,我决心转型:从零开始苦练后卫的基本功与投射。
转型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我的投篮僵硬如同一具提线木偶,三分线外连篮筐都沾不到。为了纠正发力姿势,我翻出家中尘封的哑铃,每天十组力量练习,坚持对着墙壁练习压腕。无数次,汗水浸透校服,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但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喊:“再投一次!”终于,初二那年的某个傍晚,我投进了人生第一记三分球。橙色的球体划出完美弧线,“唰”的一声入网。那一刻,夕阳仿佛为我镀上金边,所有枯燥的重复和汗水都在此刻化作绽放的花。
坚守:在学业与热爱的夹缝中起舞
升入高中后,课业如潮水般涌来,篮球成了奢侈的“避难所”。每周的体育课是我最虔诚的期盼—— 祈祷天公作美不下雨不刮风,祈祷老师不占课补习正课内容。45 分钟的课堂,我与篮球久别重逢,指尖触球的瞬间,仿佛能听见它在说:“嘿,老朋友!”即便周末仅有短短两小时休息,我也会拽着球友冲向球场,当别的同学选择回宿舍小憩、打电话、洗澡的时候,我选择大汗淋漓后,用十五分钟冷水澡收尾,而这竟成了青春里最纯粹的快乐。
蜕变:大学球场上的破茧成蝶
进入大学后,我终于拥有了“篮球自由”。加入院队的第一天,队长严肃地说:“这里不养闲人。”于是,我逼自己直面短板:左手运球像蹒跚学步的婴儿?那就每天加练左手运球 500 次;突破时视野狭窄?每次持球强迫自己扫视全场;防守脚步凌乱?对着录像一帧帧抠细节??痛吗?当然。但当我第一次用左手上篮得分,当队友因我的妙传竖起大拇指时,那些咬着牙的日夜都化作了勋章。
通过篮球我收获了值得一生珍视的友情,我敬队友,是他们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同甘共苦互项激励;我敬对手,是他们让我认清差距、学会竞技,政管男篮这个大家庭的所有人都用真情换真情,以老带新、代代传承的信仰不会丢,敢打敢拼、关键战不怂的血性不会丢,情同手足、互帮互助的鲜明旗帜不会褪色。与政管男篮并肩作战的岁月里,我们获得过“龙马奋进杯”季军,也经历过小组赛一胜难求的至暗时刻。但无论输赢,场上永远回荡着我们的呐喊:“防守!跑起来!底线遛一个!我在我在!”这群兄弟教会我:篮球从不只是个人的炫技,而是每颗心拧成一股绳的信仰。
十年之约:篮球与人生的双向奔赴
如今,篮球已陪伴我走过近十年光阴。它赠予我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有一生挚友、永不言弃的斗志,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光亮的能力。未来,或许我会因工作忙碌暂别球场,或许某天再也跳不到曾经的高度,但那份热爱永远不会褪色。因为篮球早已融入我的血脉—— 它是我青春的注脚,是热泪与欢笑的见证者,更是照亮平凡岁月的一束光。
有人问:“何必为一项爱好倾注这么多?”我想,人生总要有一份热爱,值得你用十年、二十年去坚守。它不必惊天动地,却能让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而我的答案,早已写在那一声声篮球入网的“唰唰”声中。
(文/政府管理学院 2022级本科生 张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