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音乐学院将在学校“面向世界、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扎根西部、服务陕西”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围绕学校“1358”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AI赋能乐舞“教创演研管”体系化平台,办好教育部“2025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活动”,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抢抓“智慧教育元年”新机遇,努力将学院建成为师范立本、实践拔尖、区域特色、全国一流的师范类音乐学院。
压实党建责任,增强政治功能。学院党委将加强对各项事业的政治引领,党政齐心,共同谋划并落实中心工作。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领导班子“一岗双责”;二是深入推进“艺术+思政”党建模式,强化党建对业务工作的政治引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扎实做好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守好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工作底线;四是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选树正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逐级压实师德师风责任链条。
调整学科方向,夯实学科内涵。举办全国性重要学术活动,积极推进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不断提升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影响力。一是承办好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首届长安国际音乐节及学术年会,持续巩固乐舞教育的西部领军地位;二是开展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高质量专著的申报工作,力争国社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有新的突破;三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讲座,持续提升师生学术科研水平;四是进一步夯实基础、丰富数据,有序推进博士点申报工作;五是提升区域与国别音乐史、延安音乐研究层级,拓展中国传统音乐海外传播、数字艺术等研究领域,强化艺术与科技跨学科融合研究。
聚焦主责主业,狠抓乐舞教育。学院抢抓智慧教育元年新机遇,开拓人工智能赋能音乐与舞蹈学科体系化新模式。一是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加大AI+乐舞教育平台建设,陆续上线数智课程;二是组织人工智能前沿论坛、能力培训或教学科研工作坊活动;三是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探索课程体系、资源形态、教学模式的重构,深化数智技术赋能教师教育融合创新;四是培育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在省级教学成果奖、优质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五是全力做好舞蹈学二级师范认证的相关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六是加强乐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第三批“西部地区乐舞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培养”项目。
谋划人才引进,狠抓队伍建设。围绕学院学科建设任务,科学谋划,促进人才和队伍规模、结构、质量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学历;二是柔性引进学科领军人才,补充省级以上教学团队和名师,不断优化学院学缘结构;四是提升教师职称结构,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强化教师队伍数智素养。
创新艺术实践,拓展社会服务。立足音乐与舞蹈学科优势,学院将不断创新艺术实践,实现美育传播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一是加强作品培育,力争在国家级专业奖项中实现新的突破。二是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大型艺术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演出任务。三是加强与领军企业的艺术实践合作,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四是举办民族歌剧专场、美声歌剧专场和舞蹈艺术硕士汇报演出,不断提高艺术硕士的舞台实践表演能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音乐学院将全面落实学校决策部署,以“数智赋能”撬动教育改革,以“特色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奋力书写具有中国特色、西部一流的音乐舞蹈教育新篇章,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