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卷,郴州相见。如果说小东江闻名遐迩是因为其云雾仙境迷幻,仰天湖享誉全国是因为其草原碧绿辽阔,飞天山备受推崇是因为其丹霞地貌奇特,那么,金仙寨令人神往定然是因为其区位优势明显,仰头巨佛独特,人文传说有趣。
一
从桂阳县城始发,驱车不足25公里,即可抵达金仙寨。
从山底往上走,既有比较原始可供徒步登山的简易泥石山道,也有路面由水泥铺就、山崖处建有护栏的盘山公路。我们自驾前往,走的自然是盘山公路。
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两旁林木郁郁葱葱,耳畔清风呼呼掠过。九月的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悠闲地洒在车厢、路面,像爱人间彼此对望的眼神,温暖中带着几丝迷幻。来往的车辆,不仅有机车、自行车、小汽车,还有房车、越野车。它们或上或下,有条不紊。行至转弯处,往往未见其车,先闻其声。
金仙寨,原名高峰山。常人以为,相比“寨”的叫法,“山”的名号显然更显大气,也更趋文雅。为何将“山”改为“寨”,我们或许不知。但我们定然知晓,福城郴州的众多山水都因自带仙气而得仙号。比如,苏仙岭,神仙寨,王仙湖,……莫不如此。我们还了解到,人们对此山的喜爱程度并没有因为其名之变而下降,相反是逐年上升。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众多户外爱好者的心里,金仙寨是神一般的存在。这点从现场的游客可见一斑,也可从微信视频号、抖音上的作品中管中窥豹。
个中缘由不难解读。此山东南紧邻临武,西接桂阳,北抵北湖,可谓“鸡鸣三县”之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区位优势在此,不仅引得临武、桂阳、北湖等近邻县区的人们欣然前往,而且招来粤贛甚至更远百姓的游玩青睐。
不仅如此,随着国力日益强盛,社会蓬勃发展,人们变得不仅有钱,而且有闲,于是也想有趣。因而,不断追求生活品质,更加注重户外游玩。邀约朋友,带上家人,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近山川湖海,自然成了人们休闲时的理想选择。
更何况,目前,金仙寨纯属开放式景点,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全然没有商业气息。除了上山公路、停车场和风车,景区内几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
二
遥望金仙寨,山势高耸,如入云间。站在山巅,四周的村庄,远方的群山,甚至桂阳县城,尽收眼底。一个个风车,在绵延起伏的群山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秋风在摇晃着它们壮硕的臂膀,人们在风车下的巨石上拍照打卡,风车的转速与人的悠闲浑然一体,不时定格。不仅如此,凌晨看朝霞,黄昏赏落日,夏日沐清风,冬日踏白雪,这里都是极佳之地。诗和远方,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虽然山顶不见大树,只有少许灌木丛,以及成片成片的草甸,但是金仙寨的巍峨并没有因此减少。山的海拔就在那里,风车的加持就在那里。站在山巅,山高人为峰之感油然而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弥漫开来。我甚至认为,这里的灌木丛和草甸为金仙寨平添了几许开阔,坦然和从容。
草甸上,人们或搭起帐篷,或架起天幕,或全然露天。三三两两,喝茶,吃零食,打扑克,做烧烤,各自休闲,自得其乐。不远处,一个大人带着小孩在放风筝。他们矫健的身形,爽朗的笑声,以及空中迎风飘飞的风筝,都让松弛感在此刻具象化。我想,他们放飞的不仅有漂亮的风筝,还有这晴空般的心情吧。
阳光下,我们席草而坐,用餐饮,听音乐。倦了,枕风而眠;醒了,远眺群山。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慢了下来,心里充满了宁静与安详。
沿着泥石公路,往西约两公里处,一块巨石,仰天而卧,秃头袈裟,宛如巨佛。巨佛面容清晰可见,卧眠神态安详自如。人们说,来了金仙寨,不到巨佛前,只算行了半途。欲亲临巨佛,需走下草甸,徒步爬坡一段较长泥石路。完成这段泥石路,不仅耗费人的体力,而且考验人的耐力、毅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沿途折返的人们不在少数。我想,登山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人终其一生,矢志不渝,朝着人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最终瓜熟蒂落;也有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与心爱之人,做着热爱之事,一生乐此不疲。相反,有人瞻前顾后,意志动摇,往往功败垂成;也有人一心走平坦大道,经不起日晒雨淋,浑浑噩噩,最终一事无成。但愿人人都做前者,个个心想事成。
行至巨佛前,不见巨佛脸,此刻可以套用苏轼的古诗:“不识巨佛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见不到巨佛脸,但是可以近距离参观“郴州版布达拉宫”——修葺在巨佛头顶的寓所,还可以看到寓所里面的一块巨石。巨石上,赫然刻着今人题写的对联:“古寨依然永傲乾坤日月,闲云似旧不闻人事沧桑”。横批是:“金仙寨。”
穿过“郴州版布达拉宫”,沿着山脊小道,继续往前步行约二十分钟,回眸一望,只见山巅之上,一块巨石仰天而卧,秃头袈裟,对望南天,宛如巨佛,栩栩如生。若论寺庙,在福城郴州乃至全国他处比比皆是,但若论仰天巨佛,金仙寨无与伦比。
三
金仙寨,不仅自然风光引人入胜,而且人文传说饶有意趣。
高峰山更名为金仙寨,源自一个古老传说。有人认为这个传说半真半假,因此对它似信非信。我则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听闻了这个传说,而且信以为真。
相传,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为壮大反元力量,暗中选派武艺高强的金山和尚到南方进行串联。金山领命,一路从湖南至广东,途经桂阳十里大冲(今荷叶地段)时,遥望高峰山奇秀俊美,连连称奇。随即登上高峰山,只见此山屹立于群山间,四面悬崖峭壁,只有一条横亘东西仅容一人通过的崎岖小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旋即决定,在此安营扎寨,组织反元力量。此后,金山在高峰山造营房,筑寨墙,设寨门。以传教方式严格训练教徒,开展劫富济贫义举,深受穷苦百姓拥护。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下诏召回各路义军首领论功行赏。金山佛门出身,四大皆空,举义旗不为自己当官发财,只为拯救百姓于水火。因此未前往受封,继续在高峰山潜心向佛,修心养性,终至圆寂。朱元璋获悉此闻,钦佩不已,亲题挽辞“金山为民风范永存”以赠。
后人为纪念金山,将高峰山更名为金山寨。后又传说金山死后成仙,于是更名为金仙寨,金仙寨由此得名。
此外,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据说,冬日,若山腰积雪顶无雪,必有大雪;夏天,若山顶云飞雾散,“园秀霞举”,不出三日必有雨。当地百姓屡验不误,故而得出一句民谚:“金仙寨脱了帽,不等三天雨就到。”对此,我没有去验证其真伪。但我始终相信,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可查可考。我也相信,它为金仙寨平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和神秘的朦胧色彩。
我甚至坚信,未曾到过金仙寨的朋友会慕名而来,亲临现场体验它的美丽,因为她的美丽引人入胜。去过金仙寨的朋友会再度投向它的怀抱,因为她的怀抱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