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南学院 - 《湘南学院报》

对接行业 服务地方 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

作者:□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肖建勋    
2025-04-15     (0)

全国教育大会后,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积极响应需求,从加强市场调研、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力,优化学科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了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调整学科结构,优化专业设置,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作为高校,我们要将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先导任务,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应用特色学科,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加强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学科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我们应积极响应企业市场对计算机行业、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以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链,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紧密对接相关行业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彰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积极作为。结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工作实际,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发力:

一是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加强对行业市场的深入调研,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趋势、技能要求以及发展趋势。要与行业协会、企业、人力资源市场等建立紧密联系,定期收集和分析行业的动态数据,为专业优化调整提供科学详实贴合社会实际的依据。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内容,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开设微专业等。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院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升能力。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确保教学内容与社会和行业需求紧密衔接。

三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助推教师发展,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要结合湖南、郴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科研方向,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工作。要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为科研工作提供精准定位。要通过团队建设,形成科研合力和竞争力,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新申报专业师资力量的配备。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四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离不开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院要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素养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综合改革,及时更新修改完善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形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路径。我院可以进行微专业建设方面的积极尝试,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探索适合我院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

五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构建以知识、文化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校企发展共同体,有利于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能级。学院可以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办学层次的提升、借助横向项目更好地服务和深入融合地方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紧密对接湖南“4×4”、郴州“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聚焦湖南,特别是郴州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例如低空经济、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等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要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为湖南和郴州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政策咨询、规划建议和科技、智力支持。

(本文系作者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上的重点发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