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2024年教师节期间先后召开的两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均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教育在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高度肯定,是指导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论和实践论。
一、正确认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这是“为什么要改”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所需”: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多边主义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我国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积极应对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确保经济保持强劲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确保国内民生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经济上脱钩断链,政治上造谣抹黑、科技上垄断封锁,这倒逼我国必须往高精尖科技努力。作为一所地方院校的二级学院,我们要依据自身所处的位置、师资和专业等情况,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主动适应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布局和目标任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
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经历了量的快速扩张,质的提升矛盾越来越突出”、“教育重知识、轻素质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教风、学风亟待进一步净化”。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2021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达到13.8年,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1170多万,2025年将达到1220多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培养的学生的素质、能力很大程度将决定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心态和位置。传统的灌输式、说理式等教育方式效果越来越弱,从我院来看,解决办法只有结合理工科专业实际,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从课内课外、课上课下进行全面改革,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增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形势所需。国家产业升级进入加速换挡期,高等教育进入新一轮改革攻坚期。是在改革中脱胎换骨,乘势而上,涅槃重生,还是碌碌无为,无所作为,将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状况。目前,相对一些“双一流”大学,我们是离标兵越来越远;相对高职专科升本的速度,我们是离追兵越来越近。调整优化现有专业,并结合专业办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我们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必然的方向和路径。
二、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这是“改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找”:
一是从教育部的文件中找。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纲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意见》则从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加强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式方法、保障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都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法理依据和思路。
二是从省、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中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物质技术基础,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湖南省先后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和《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等予以明确,对湖南各市、州的主要产业布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巩固延伸、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各方面予以明示,其中对郴州的支持重点是发展绿色矿业、新能源。为此,郴州市提出了构建“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其中,跟我院专业优化调整紧密相关是第二个“2”,即“加快发展锂电新能源、现代装备两大新业产业”。
三是从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找。产业的转型升级日益加快,市场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在综合素质、人文素养、专业能力等各方面要求和期待不断攀升。作为理工科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的推进、科研育人的落实、学生实习实训能力的提升等均影响着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心态和定位,影响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甚至今后的个人和事业发展。
三、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这是“怎么改”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落实“教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在办学中,要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大胆在专业调整、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上进行系统性的谋划与改革,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要引导教师树立质量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讨课程思政,打造“金课”,使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在走出校园后能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落实“学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学好’,围绕立德树人、增智健体、成长用才推进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除了教师在“教”的方面要改革,学生在“学”的方面也要大胆创新。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增强和提升自学能力。为此,我院增加了课程实践课时,同时要求理论课要精讲,教师从大一到大四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生产一线,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是落实“管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管好’,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完善办学制度,强化从严治校机制,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我院要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绩效管理要真正实现奖优罚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制度化,教师教育教学要制度创新,引导教师不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同时引导教师要养成依规办事、依规履职的良好习惯,也为今后学院推进二级管理奠定基础。
(本文系作者在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上的重点发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