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大理大学 - 《大理大学报》

炽热『焱』火,淬炼最美青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志军    
2024-05-15     浏览(9)     (0)

文章介绍了云南杨云焱面对家庭困难和巨额债务,自强不息照顾家人的故事,成为了榜样。她坚强不屈地拼搏奋斗,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努力自强自立、传递感动与力量。


青春最美的颜色,是炽热的心火,是稚嫩的春色。

杨云焱,一名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祥城镇黄家田村“95后”女孩,身处黑暗仍提灯前行,用行动践行奋斗青春,用炽热“焱”火,照亮青春最美的颜色“好人”。

2023年,杨云焱被评为“云南好人”。2024年4月,云南省委文明办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云南省候选人推荐公示》,杨云焱被推选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20岁那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她,本应怀揣理想和抱负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可天不遂人愿,杨云焱迈出校园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挣钱养家,守在病床前照顾身患重病的母亲、姐姐和姐夫。一个充满朝气的大学毕业生,因为生活的重担陷入了困境。

为给家人治病,杨云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不但变卖了车子、转让了店铺,还找亲戚朋友借钱、找银行贷款,欠下了近百万元的债务。

2016年姐姐因肺病离世,2018年身患淋巴癌的姐夫病亡,2021年母亲因宫颈癌病亡。短短几年间,3位亲人相继离世,照顾姐姐家两个孤儿和偿还近百万元欠债的重担,一夜之间降临在杨云焱柔弱的肩膀上。

困难可以压垮一个人,但压不垮一颗坚韧的心。从那以后,上班、还债、照顾孩子成为了杨云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为了撑起这个家、还清债务,杨云焱拼命工作。工程资料员、家教、招商、平面设计、网络写手……只要是自己能做的工作,杨云焱都努力争取。最艰难的时候,她一天打5份工,夜里只睡几个小时。

当被问到是什么东西支撑她从痛失亲人的巨大悲痛和偿还巨额债务的压力中走出时,杨云焱讲起了母亲去世前的嘱托:“人死债不能清,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你要记在心里,一定要报答人家。”

为了兑现承诺,杨云焱带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带着母亲的嘱托,走上了还债之路。期间,她曾按照欠条上留下的地址,挨个寻找还债,多次请亲戚带路,徒步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山路替母亲还债。每当有亲戚表示不用她偿还时,她总是坚定地说:“一定要还,只有债还清了,我和孩子才能安心。”几年来,父母留下的借条和转账记录,正被她一笔一笔偿还勾销。

杨云焱与姐姐家的2个孩子相依为命。她一心一意地照顾姐姐留下的两个孩子。洗衣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作业,为他们报兴趣班……让孩子全面发展。面对社会福利机构和爱心人士提出帮忙抚养孩子的建议,杨云焱总是婉言相拒。“这两个孩子是我的亲人,让我拥有了一个家,也是我唯一的牵挂,我要照顾好他们,没有他们,我的家是不完整的。”杨云焱说。

在杨云焱的悉心抚养下,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大的孩子已读小学四年级,小的孩子也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了二年级的小学生。杨云焱也利用空余时间,刻苦自学,参加了成人高考,于2022年12月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

杨云焱家的窘境,也牵动着各级组织和亲朋邻居的心。村委会为两个孤儿申请了政策补助,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如今的杨云焱,还加入了祥云县志愿者联合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自愿申请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馈社会。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中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群好人叫榜样。感动可以很震撼、很宏大,也可以很微小、很温暖,可以是细细下着的雨,是默默流着的泪。岁月静好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杨云焱在与我们青年学子相当的年纪里,面对命运颠簸,用行动诠释诚信,用肩膀承担责任的事迹,不禁让我们心里一热,浑身一震,她是逆境中崛起的人,更是学习的榜样,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