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大理大学 - 《大理大学报》

坚守与奉献

作者:本报记者 张志军    
2024-05-15     浏览(10)     (0)

文章介绍了大理大学驻村第一书记苏子峰在云龙县乡村振兴工作上的贡献,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抗旱救灾、生态林保护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执着,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他表示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他有机会在农村施展才华。


“不是我选择了扶贫,而是扶贫选择了我!我本身是学农学的,我们学农学专业的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最适合的舞台应该都是在农村。”“在农村开展扶贫工作,你说一万句话,不如做好一件事。老百姓是最实在的,只要他认为他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就对你有一种极大的认可。”

在平均海拔2527米的云龙县关坪乡高明村,有一位既会说一口流利普通话,也能用白族话同当地村民交流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就是我校派驻高明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苏子峰老师。

朴素的穿着、黝黑的皮肤,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在交通不便、村民小组分散的高明村,他走村串户,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帮村民排忧解难。他白天下地指导耕种,晚上围着火塘与村民商讨增收良方。对农村的真挚情感和对农民的淳朴牵挂,使得村民们都习惯于把他当作“村里人”,当作能为村里“把脉问诊”,带领村民致富的“大能人”。

挽起裤脚就能下地干活,拍拍泥土就能走上讲台。2007年起,苏子峰先后4次被下派至云龙县团结、关坪两乡镇,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方向,同当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和乡村振兴事业,把论文写在祖国边疆的大地上。

16年的坚守与奉献,苏子峰以一位普通党员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怀,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他曾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扶贫先进个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最美职工”“大理州新农村建设优秀指导员”“云龙县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等荣誉称号。

新农村建设路上的“养猪倌”

2007年3月,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至云龙县团结乡开展工作的苏子峰看到团结乡的村民仍然在饲养本地土猪时,提出在河谷区域重点发展DLY三元杂交猪的建议,并积极进行推广,所建设的养猪示范户在当年均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当初的生猪养殖示范户陈薯根户如今已经发展至年出栏近千头生猪养殖大户,家里的小瓦房也变成如今的别墅,陈薯根真实的体会到了科技帮扶给自己家庭带来的改变。

山区抗旱攻坚路上的“愣头青”

“像苏老师这样既舍得吃苦又一身本领的好干部,我们舍不得。”2009年3月,第一轮工作期满后,中共云龙县委组织部再次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学校再次将苏子峰派到云龙开展畜牧建设工作。同年9月,苏子峰作为挂职副乡长下派到关坪乡。

2010年3月,关坪乡出现了特大干旱,对全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面对旱情,苏子峰投身到抗旱救灾第一线,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先后组织群众投工投劳768工次,共开挖主水沟8500米,分水沟5000米,土地协调9起,仅仅用24天,解决了关坪村大发、大箐盆两个村组38户饮水问题。时任关坪乡副乡长李嘉城说:“大发、大箐盆的饮水工程,是关坪乡难度最大的工程,难在土地协调,也只有苏老师这个‘愣头青’干得下来!”

生态林保护的“护林员”

2012年3月,中共云龙县委向大理大学请求苏子峰下派团结乡开展林下山地鸡养殖产业发展。苏子峰第3次上山,在团结乡启动了林下山地鸡养殖示范项目,构建了林下山地鸡“集中育雏、分户放养”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态养殖。

2012年,正是云龙县大力发展泡核桃种植之时。当看到部分农户为扩大核桃种植面积,肆意砍伐生态林时,苏子峰忧心忡忡。为探讨核桃产业发展与生态林保护的关系,苏子峰多次深入全县11个乡镇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云龙县核桃种植对生态林保护的影响》,提交云龙县委县政府。这一报告引起了云龙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对云龙县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林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缓解了核桃种植与生态林保护的矛盾。苏子峰用科研的力量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白芸豆高产示范的“技术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9年,正值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苏子峰第4次下派关坪乡高明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负责大理大学“1+N”产业发展科技帮扶。

在他的带领下,大理大学驻村工作队、云龙县众惠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云龙县高寒山区示范推广种植高产白芸豆4000余亩,科技培训32场次,入户技术指导600多次,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问题200多个,将白芸豆产业从村做到乡,从乡做到了县,有力推进了云龙县白芸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2月,大理大学驻村工作队开始在高明村试点“芸豆—豌豆套种”,套种试点户豌豆亩产值为4162元,通过与芸豆的套种,亩产值突破7000元。套种模式试点的成功,对高海拔地区的群众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被云龙县常务副县长杨紫江评价为“里程碑”式的贡献!

教学、专业建设路上的“老黄牛”

作为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苏子峰在教学上先后承担了《生物化学》《动物生产学》《畜牧场设计》等共计7门专业必修课、4门选修课程,教学工作量饱满。

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苏子峰带领动物科学教研室年青教师,积极与企业、行业联系,创建“正大后备人才培训班”,构建“政行企校”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就业搭建起平台。2017年,动物科学专业获大理大学本科专业第二轮第四批评估优秀。2020年、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对高校本科专业开展第三、第四轮专业综合评价,动物科学专业连续两轮评定为C+。他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第一任专业建设负责人,参与并见证了动物科学专业的创建与成长,为学生的培养付出了太多心血!

16年来,苏子峰扎根基层一线,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他把人生最精华的片段奉献给了云龙,也把人生最精彩的部分留在了云龙。他不敢说为云龙做了什么,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云龙,是云龙给他提供了这个舞台,也感恩云龙广大干部群众对他工作的认可,群众的认可是对他最大的支持。他说,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让他们从大学的象牙塔走出,来到农村广阔的天地,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青春不悔,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