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在 《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相———缺憾才是主旋律,而非圆满。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 “宠辱不惊,旷达处世”不仅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更是我们与生命本质和解的哲学。
当下的学生,大多从小就被优绩主义紧紧裹挟,我也未能幸免。优绩主义如同沉重的枷锁,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倍感艰难。它还制造出一种错觉,仿佛人生的容错率极低,除了在学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便再无其他出路。这种观念使得学生们在遭遇挫折时,往往难以接受失败。
曾经的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优绩主义的获胜者,这让我误以为人生之路只有学习好这一条。然而,考上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后,我发现自己不再是佼佼者。这个班级里汇聚了全市各地各校优绩主义的获胜者,我们如同被关进八角笼里的斗士,为了所谓的成功再次展开激烈角逐。新的获胜者踩着失败者的肩膀享受短暂的荣光,然后又迅速投入下一轮比拼。我在这场比拼中沦为失败者,一次次的挫折让我痛苦不堪。但也正是这些失败,让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优绩主义的陷阱,我学习的目的已然变质。
我开始重新审视学习的意义,我逐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而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我们生来不是为了与他人竞争,而是要和过去的自己比较。这句话或许早已耳熟能详,但真正理解并践行它之后,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后来阅读 《终身成长》,更是验证了我的想法。
如今,我变得淡然,相信 “车到山前必有路”。优绩主义曾让我的人生容错率极低,而现在,我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与提升。我不再被外界的评判所左右,也不再把成功定义为超越他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应被优绩主义的标准束缚,而应去追寻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无论是追求知识的深度,还是探索生活的广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人生不被优绩绑架,才能拥抱更广阔的人生天地,在自我成长中感受生命的丰富与美好。
(作者系汽车工程学院202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