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大学毕业,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儿时就心之所向的职业——老师。如今长大了,果真成了你——老师!
一寸粉笔,三尺讲台,声声问候,使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多了一些对职业的期许与向往。
2017年的9月,在师大附小这所充满书香气的园子里,我第一次与“一年级”的小可爱们相遇。一踏进教室门,扑面而来的热情让我应接不暇:只见一个个小脑袋一溜烟地冲向讲桌,把我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伸出了小手,一阵阵嚷嚷声不绝于耳:“王老师,这是我亲手制作的卡片!”“王老师,这是我昨晚特意给你准备的糖果。”“王老师……”黑压压的脑袋、红扑扑的小脸,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媚。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有几个孩子,心神不定的坐在下面不时地偷瞄我一下,在目光躲闪之间,我走上前去。还没等我开口,小家伙就哇哇大哭:“我没有带礼物,怎么办?”天啊,这得是多么心痛的哭诉、多么自责心境啊!分分钟这个小可爱就柔软了我的心。于是,我急忙帮他擦干眼泪,真切地告诉他:“谁说你没有带礼物?”“你不就是我最喜欢的礼物吗?”一听到这儿,小家伙马上破涕为笑,搂着我的脖子使劲地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得意地说:“王老师,今天我心里甜甜的,真幸福,这个吻就是给你的礼物”。
顷刻间,在可以流动的爱的回应里,我们赢得了天底下最珍贵的礼物——幸福。那一刻,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也成为了我教书育人的精神信仰。
四年后的一次语文课下,润轩一眼笃定地对我说:“王老师,我长大也要做和您一样的老师,你讲的课太有趣了!”恍惚间,仿佛是三十多年前同一个画面的重现,于是我掷地有声的告诉她:“长大后,你就成了我,我在这里等你来!”这一刻更让我坚信,当信仰遇见传承,信仰就成为更多人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接续而来的不竭之念,就成了一条理解之路、共情之路,还是一条转化创新的教育之路。
在与一波又一波的孩子,山一程水一程的镜像人生里,让我深知教学相长是师生间彼此的成就与滋养。
内敛含蓄的孩子是放大镜,让我在躬耕教学的日常中收获了静待花开的惊喜不断;幽默顽皮的孩子是哈哈镜,让我拥有了笑看生命云卷云舒的美好;博学多才的孩子是望远镜,给予我勤学笃行、努力向上的不竭之力;简单纯朴的孩子是岁月静好的反光镜,给予我寻找教育大道至简的勇气;顽劣好动的孩子是放大镜,让我拥有“善爱”“慧爱”的静气;胆小敏感的孩子是三棱镜,给予我既可启智又能润心的本领;温暖柔软的孩子是护心镜,成了我精疲力竭时的强心剂,更是我拥有职业幸福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