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 天大人步履不停

2025-03-15     浏览(26)     (0)

天津大学在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聚焦科技创新,举办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交流会,加强区域行业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并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及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开展战略研究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一年来,天津大学深挖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产生大量高质量科技成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劲动力。
  一年来,天津大学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天津大学成果“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与“嫦娥六号”“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等共同进入这个闪闪发光的榜单。新型丙烯催化剂登上国际顶刊,两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合成生物学、煤炭清洁利用、生物和信息融合、新型显示材料、绿色建筑和水资源、智能机器人、深海关键技术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这些无不彰显着天津大学着力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生动实践。一年来,天津大学不断探求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举办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交流会,围绕有组织科研进行探讨,不断拓宽有组织科研的工作思路。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依托北洋融合论坛、求实青年科技训练营开展27次学术交流活动,受益青年学者超千余人次,为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年来,天津大学持续发力,建优建强战略科技力量。“上千吨的载重,40多万个接口同时工作,控制精度还得是毫米级!”去年五一劳动节,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震大装置”开启水下实验。建设期间,天津大学先后有120多名教师、180多名研究生参与其中。多学科交叉攻关,水下地上不同平台测试,“国之重器”和人才培养实现“双向奔赴”。一年来,天津大学重大平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重大项目组织不断得到强化。学校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组织推动各全国重点实验室制定“一室一策”改革方案,切实提升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学校稳步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围绕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开展省部级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建设,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和3个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获批一批省部级重点平台。
  一年来,天津大学持续发力,加强区域行业深度合作。在泰山脚下,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一碳化工团队在马新宾教授带领下帮助当地企业树立了钢化联产的行业典范。采用天大技术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年产5万吨甲酸钙生产装置已经在山东正式投产。这是天大人聚焦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对接关键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生动缩影。一年来,学校选聘14个学院17位兼职项目经理,累计走访30余家龙头企业,持续不断推动产学研合作,持续运行中船七一八所、新奥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70个,新建校企合作平台12个,依托各平台累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近40个;一年来,学校智库效用发挥有效增强,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及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开展战略研究工作。学校聚焦港产城融合、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心部署11项咨询项目,组织开展院士津门行、院士恳谈会、咨询研讨会等各类活动30场,持续推动科技人才学术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