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任晓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时指出,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涉企执法是民营企业感受发展环境冷热的“第一度”,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行业规范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冲击,部分地方在市场规制规范中出现了趋利性执法倾向,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造成了不利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以专项行动遏制违规涉企执法,直指当下影响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与发展安全感的关键问题,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与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提振,是当下民营经济促进政策的关键一招。
对此,宜在四个方面持续加力:
一是要强化立法司法,持续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二是优化执法程序,用好数智手段,优化涉企执法程序与流程,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归属部门,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三是加强反馈机制建设,用好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构建涉企执法问题反馈闭环。四是要营造公众监督氛围,鼓励媒体和公众对涉企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有效遏制涉企执法违规行为,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更优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