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4年从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退休,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八年,三十余年育种工作的点点滴滴仍会时不时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在我们农业科研工作者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我们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然而,要真正把这句话变为现实井非易事。这要求一个育种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热情执着追求的工作态度,更要有不怕吃苦、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于1978年毕业于山西农学院农学系,随后分配至山西省气象局。1983年调人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事大豆育种于栽培工作。当时,我们大豆课题主持人是农业科研战线名望极大获得多项科研成果的任天佑先生。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与任先生的指导和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他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是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多年来一直影响和鞭策着我。
在作物育种工作中,配制杂交组合是育种工作取得成功的主要手段,也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大豆杂交工作是在大豆生长的初花期到盛花期,也就是7月中旬盛夏时节。去雄授粉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几十年如一日,夏天的早晨湿气很大,尽管用木棍反复敲去植株上的露水,但授完花粉之后从田间走出之时两个裤腿还是在不停地滴水。下午6点以后开始去雄工作,待第二天早晨再去授粉。伏天的下午仍然是骄阳似火,尽管戴着草帽也无济于事,个个汗流满面。我在大豆课题中主要负责晚熟大豆品种的选育,到了9月下旬,杂交组合就陆续成熟可收获了。收获时要将每个组合收获的豆荚数和粒数标明,才能对完成计划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后代选择是育种成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选择材料工作结束后紧接着就到了收获时节。收获后的脱粒仍然不可掉以轻心,防杂晾晒每个材料都要认真查对。之后还要进行室内考种,计数计产及产量分析,最后写出详细的试验报告,紧张忙碌的阶段终于告一段落了。
育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开展育种工作至关重要。冬季和农闲时,课题组会组织我们参加各种育种研讨或学术交流,也会开展生产调研,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调整育种方向和目标。
育种工作者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干着,虽然又苦又累,但,我们苦中有乐,因为我们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成功一定属于不懈努力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90年代末以后,我选育的大豆新品系陆续参加了山西省和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先后有6个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7个品种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新品种大面积推广的基础上获得了6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对农业科研从财力、人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创造了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作为一个1976年就入党的老党员,对党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特别是经过多次专题教育活动的洗礼,使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早已扎根在心里,融化在血液里。这也是我忘我工作、无怨无悔的根源所在和动力。
(本文选编自“我们的故事”征文集,作者为农学专业1976级校友任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