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 《宁夏党校通讯》

不断提升做好铸牢工作的四种能力

作者:李晶    
2024-09-30     浏览(12)     (0)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提升做好铸牢工作的政治能力在做好铸牢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提升政治能力、统筹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在宁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做好铸牢工作的政治能力、统筹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心领神会、步调一致,把握规律、因地制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求真务实、用心用情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在宁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升做好铸牢工作的政治能力在做好铸牢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中起着统领、管总的作用,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体现到铸牢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才能适应新时代做好铸牢工作的新要求。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其次,要紧扣人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各族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自身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提升做好铸牢工作的统筹能力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妥善应对复杂局势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百余年来,我们党面临不期而遇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在解决困难、化解风险、战胜挑战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统筹兼顾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涉及党和政府不同部门和社会诸多领域。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彻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高效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标准党建和高共情团结”,贯彻落实这一总要求,就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提高统筹能力。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和党中央总体部署,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其次,统筹能力就是要具有洞察本质、整合协调、系统谋划的思维和能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各族群众互学互鉴,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坚决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提升做好铸牢工作的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样也是铸牢工作的基础。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只有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更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同时补齐新时代年轻干部的能力短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群众路线已经被有些党员干部淡忘了。不少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因此,做好铸牢工作务必要注重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行动上走进群众,了解、尊重、关心各族群众,真诚服务于各族群众。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升为各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能力,切实解决与各族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要在实践中总结和研究群众工作规律,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用各族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做到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提升做好铸牢工作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做好铸牢工作,就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一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方法,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从全新的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以“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宁夏力量”这一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现实需求统筹谋划、推进工作。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对关系”,把铸牢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到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无论是出台法规规章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其次,要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有的放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只有时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才能弄清做好这项工作的底线和边界,把握铸牢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做到守正创新。最后,要在创新载体和方式上下功夫。做好铸牢工作,不能只是空喊口号、做表面工作,而是要通过丰富的载体和创新的形式,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细做实,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 〈宁夏行政学院〉 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