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 《宁夏党校通讯》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作者:龙生平    
2024-09-30     浏览(71)     (0)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性,旨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该环境有利于培养各族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展示民族团结成果,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同时,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社区服务、深化教育引导、创新工作机制等实践路径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强调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在多次深入基层、贴近民心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性,以此作为紧密连接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深刻理解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本质

民族互嵌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民族互嵌不仅指各民族在空间布局上的交错居住,更包括文化、心理、社会关系等多个层面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互嵌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关系的实质,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在互嵌式社区中,不同民族的居民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间内,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共享社区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与安宁。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更有助于培养各族居民的共同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

互嵌式社区有利于培养各族居民的共同体意识。互嵌式社区环境以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和谐共处为显著特征。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中,不同民族的居民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习惯,欣赏并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既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又为居民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认知空间。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如文化节、运动会、志愿服务等,增进各族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这种氛围使各族居民更加珍视彼此的差异与多样性,共同为社区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具有深远意义。首先,示范区的成功实践,有助于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其次,示范区将成为展示我国民族团结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展示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景象,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还有助于激发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热情和决心。

二、全面把握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意义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交汇点。国际舞台上,政治与经济格局的演变日益加速,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的新挑战,使得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与此同时,国内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稳健,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经济结构也在时代的推动下持续优化与重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这既是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深刻回应,也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环节。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国际交流与合作越发紧密,但同时也伴随着文化冲突与利益纷争。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国内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正是为了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寻求共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能为应对外部挑战提供坚实的内部支撑,还能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民族团结作为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基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但在这一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如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民族团结的潜在因素。为有效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因误解和偏见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就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各民族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从而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友谊和信任。这种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建立,能够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支撑,促进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此,必须广泛汇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能够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向前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更要注重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既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也有助于为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步履稳健、行稳致远。

三、积极探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实践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应从全局出发,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优化民族分布格局,促进各民族交流和融合。要积极推动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通过制定相关文化政策,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确保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为实现以上目标,还应加强与各民族代表的沟通与协商,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政策引导和有效保障,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社区服务,营造和谐社区氛围。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单元和微观环境,承载着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使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仅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更关乎民族团结大局。应致力于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为各族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为实现这一目标,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进各族居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通过建立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鼓励和支持各族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共同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深化教育引导,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途径。应深入开展各族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育各族群众的多元文化素养,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应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教育的力量,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创新工作机制,汇聚各方力量。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参与的强大合力。通过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等,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共同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贡献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加强政府与各方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持续推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 〈宁夏行政学院〉 决策咨询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