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报》

规划决定人生勤奋实现梦想——
记博士生导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苗长云教授

作者:刘鹏飞  学生记者    
2011-06-10     浏览(407)     (0)


苗长云教授近照


  苗长云,男,1962年5月出生,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通信网络与系统和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天津市“十五”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十一五”综合投资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建设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带头人。天津市精品课《通信原理》负责人。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通信工程”负责人。2004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2部。天津市电磁兼容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部“863”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担任《半导体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在人生路上,苗老师走得每一步都认认真真,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他是一位教师,是一位管理者,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在优异的成绩前,苗老师是谦逊的。他说:“我发表论文、搞科研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凭着我对工作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这一行的热爱。获得成绩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做事持之以恒做到底,勤奋实干。”做事认真稳重,对学问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而又淡泊名利,苗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前进着。
教学:家长一样的老师
他是一位教师。“苗老师给我们的感觉,就如同家长一样,那么严格,又那么温暖,那么可以依靠和信赖。”这是苗老师的学生对他的评价。在谈到他的学生们时,苗老师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易被察觉的骄傲。自从来到工大,他先后为多届本科生讲授过《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等多门课程;为十余届研究生讲授过《信息压缩与编码》等课程;编写《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苗老师培养了许多研究生。他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补足,在实践中进步才是最踏实的。苗老师带过的研究生说起一起干科研的日子,脸上是敬佩和幸福的表情。说跟苗老师是最幸运的,能学到专业的东西,能受到人格的熏陶,很快乐。苗老师不仅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还有很好的人格魅力。他有责任,有能力,做事一丝不苟,对学生又有无处不在的关怀。
  在学术上,苗老师要求极其严格,容不得半点差错。比如带研究生时,学生设计的电路板尺寸各一,但是本着规范、统一的原则,苗老师提出了规划边线、统一尺寸的要求。平时只要发现了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都会及时提出来。他注重为研究生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课外为大家谋求更多更好的条件。
  对年轻老师来说,他是令人感动的导师,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他的人格魅力也是灼灼生辉。我校病故的厉彦峰老师是他的学生,白血病住院期间,苗老师像家长一样给了一个承诺:厉老师这个病,不会让他在治疗费用上操心。然后他亲自联系了主治医生,并首先用自己的工资、带着学院和校友的捐助支付了部分治病的费用。这样的老师,在校园里,闪耀着人格的魅力与光辉。
   管理:学院获得发展,教师实现价值
他是一位管理者。作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他希望学院内部团结、和谐而不失活力,希望学院获得发展,希望每位教师实现价值。
  学院在2000年12月成立时基础比较差,只有从自动化系和管理系分出来的三个本科专业。经过10年建设,学院目前已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工程硕士领域;一个天津市“十一五”综合投资重点建设学科、“重中之重”建设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苗院长带领全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产学研一体化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苗院长说,想要带好大家,首先得勤奋工作,肯于奉献,以身作则。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在工作中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然后是建立有效的机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比如,为了提高新校区电信学院研究室的使用效率,科学合理地利用房屋资源,充分发挥房屋使用效益,学院班子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征求学院教师意见,专门制定了《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室分配原则及任务和收费办法》,通过建立房屋使用长效机制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学院还制定了《学生工作质量津贴发放办法》和《教学工作质量津贴发放办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对学院建设,苗院长全面贯彻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研相长,学能并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把学院办成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天津市属院校相关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学院为发展目标。
  在教学上,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并为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创造条件。以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为改革目标,一手抓实验室硬件建设,建成了电子信息学科的基础、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初步建成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一手抓软件建设,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进行了改革,重新修订了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基本做到了每门课程的实验均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每个专业独立设置专业实践课,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2010年作为负责人,他成功申报市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和市级品牌专业“通信工程”
  在学科建设上,追踪电子信息类学科发展,凝练学科方向,既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又注重研究方向的前瞻性和研究内容的创新。认真落实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建设,积极申报学位点和重点学科。做到每个学位点的建设都有学科带头人进行负责,对拟申报的学位点积极做好申报的准备工作,同时加强对外联系,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提高学院所属学科知名度,积极聘请高水平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学术报告,主办或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负责申报成功“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领域,2个市级品牌专业,1个目录外本科专业。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成功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苗院长采取“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措施。从事业、情感和生活等多方面做细致工作来引进人才,创造业务发展的条件,帮助确定研究方向和争取科研项目,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学院自成立以来共引进 40余名博士,26名硕士。鼓励和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攻读校内、外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参加科研项目。敢于启用年轻人,用其所长,在使用中进行培养,为其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他的领导下,学院获得 “天津市模范集体”、“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天津市教育系统工人先锋号”和“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培养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牛萍娟、全国道德模范徐伟、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肖志涛、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王金海、天津市十佳辅导员王丽清、天津市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讲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石博雅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科研:创新团队 踏实进取
他是一位科研工作者。近三年来,他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天津市信息化发展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1项,横向项目4项,到位科研经费达298.2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55.9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SCI、EI收录28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
  2009年1月-2009年12月,苗老师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分布式光纤光栅人体生理参数检测及智能服装的关键问题研究》。2010年1月-2010年12月,苗老师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光纤光栅人体心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苗老师主持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08ZCKFGX02400)《基于X光的强力输送带无损检测系统研究》,于2010年8月11日通过验收和鉴定,总经费200万元。现在,苗老师正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光纤光栅人体温度和心动检测及智能服装的关键问题研究》。
  苗老师说:“搞科研,不踏实取不到好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贵在坚持。”而且苗老师还总结出了自己的铭言: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成败,智慧决定命运。他说人要做事,首先得有思路,要想做好一件事,得有校训中“严谨、严格,求是、求是”的态度。而充分利用才智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往往可以把“事倍功半”变为“事半功倍”。不害怕失败,不断地积累,认真了,勤奋了,总会有结果的。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甚至提出一个项目比做项目本身更重要。随时了解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确立研究方向和课题。然后积极争取项目,争取之前做充足的准备工作,有的项目前期准备就达三年之久。还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知道什么人能够干什么事,知人善任;二是团队成果的分配,要能充分调动团队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和谐的团队是圆满完成项目的前提。
  但对于家庭,他却总带有一丝歉意,繁忙的工作使他很少有空陪爱人和孩子,对此,他的爱人虽有怨言但仍然理解并全力支持他,不仅家里的大小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也管教得非常懂事,很有上进心,这令苗老师颇感欣慰。
  高山的青松,扎根于乱石间才有了耸入参天的挺拔;冬日的腊梅,必须经过严寒的洗礼,才散发出沁人的芬芳;做学问不易,做人不易,追求成功更不易,当我们羡慕大师们在高高的云端演绎自己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让人生在奋斗中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