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志性成果:
▲新校区总规划建筑面积121.21万平米,已完成57.06万平米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新建多媒体教室119个,目前已建成公共多媒体教室163个
▲图书馆现有藏书108万册
▲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3.5万卷,文件11万件。完成了我校建校至今党政类档案资料文件级检索及2003年以后有关重要档案及重要文件的全文检索
▲完成教学管理平台的规划与建设,积累教学资源2T
办学条件与后勤保障是高等学校履行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职责的保证。“十一五”期间,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信息数字化建设系统推进,后勤保障和文献资源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日渐改善,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建成57.06万平方米建筑,15000余名学生已搬迁入驻,在建的35.48万平方米建筑,即将投入使用,节约型校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绿色生态、节能低碳、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现代化新校区已现雏形。
一、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明确校区功能定位“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稳步推进。持续几年的大规模基本建设,使学校的办学空间紧张状况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校园建设工作主要围绕新校区开展。新校区总规划占地面积148.7万平米,总规划建筑面积121.21万平米,已完成57.06万平米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15000余名学生已搬迁入驻。在建工程35.48万平米。
完成红桥校区的搬迁和置换工作。针对办学需要和具体条件,对学校现有的河东校区、新校区、西藏路校区和南河校区等四个校区明确了功能定位,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等工作主要在河东校区和新校区进行,西藏路校区以开展继续教育为主,南河校区分担了部分实习实训工作。
二、提升校园环境,建设人文生态校园我校在进行新校区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同时,校园环境建设也同步开展。实施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努力创建宜教、宜学、宜居、宜行的人文绿色生态校园,实现校园环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育人功能。做到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同步完成,校园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在新校区建设中,大量采用了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使用地热深井、地源热泵、水源热泵、LED照明、太阳能等多种节能节水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设备,在校园内实现了取暖制冷循环运转模式,在全国教育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管理创新,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完善水、电、气信息监管系统,建设能源监控平台,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的模范校区。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和基础网络建设获得发展,校园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建多媒体教室119个,新建比例为73%,目前已建成公共多媒体教室163个,座位数达到2.1613万。2006年引进了“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服务于数万师生的教学和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建立了师生之间的网上教学互动环境,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积累与传承手段,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提升。
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我校目前校园网骨干核心设备间为万兆互联,核心设备与汇聚设备间采用千兆互联;开通了带宽为100Mbps的第二网络出口;在用的各类主要应用系统12个。完成新校区网络基础设施一期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成教学管理平台的规划与建设,积累教学资源2T;完成录播及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建设。
四、图书档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28万平米;现有藏书108万册,生均43册;阅览座位800个。实现了图书馆“藏、借、阅、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新购置Elsevier和IEL两大世界著名全文数据库和纺织学科TTC全文数据库,使数据库资源达32种,有效缓解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急需。中文电子期刊种类保障率(馆藏+文献传递)达100%,英文电子期刊种类保障率(馆藏+文献传递)达80%以上。建立了直接为院所进行图情服务的学科馆员团队。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3.5万卷,文件11万件,实现了档案资料自动化管理和检索服务。完成了我校建校至今党政类档案资料文件级检索及2003年以后有关重要档案及重要文件的全文检索。完成50周年校庆成果展室的建设,并提供参观服务。
五、探索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新思路,国有资产管理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台和修订了 《天津工业大学公用房产管理办法》、《天津工业大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天津工业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保障了设备采购、资产管理、公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规范性、可操作性、严谨性和有效性。
在我校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规划、新校区建设等项目的设备采购工作中,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加强沟通,按照规范程序,精心组织采购。
积极探索科学、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新思路,促进资产管理更上新台阶。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管理,升级了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仪器设备信息上网,便于各部门及时掌握相关仪器设备信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资产清查工作,针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完善管理措施。
六、后勤服务跨入标准化、社会化的新阶段,后勤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工作通过充分挖潜,强化管理,合理安排,确保了教学、科研、基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整了三个校区的后勤管理体制,将原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进行有机整合,使服务质量、师生满意度、效率、效益不断提高。各服务实体运行良好,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后勤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很好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