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我在东大做访问学生

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畅

2011-06-10     浏览(223)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日本的经历,其中与一位##教授发生冲突,但最终通过与小贺相处融洽和她的表现,感受到了她与中国人的情感纽带。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小贺与那位教授的不同之处。


  不同台湾人的大陆情感
基金委的老师曾告诫我们,大家到国外是去求学的,不要刻意挑起事端,但要时刻维护祖国尊严。没想到来到日本,我竟会和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教授发生了一次小小的“冲突”。
  初见台湾教授,我非常兴奋,问他:“您讲汉语,是中国人吧?”他说:“不是啊!我来自台湾。”这个回答尽管让我不太舒服,但毕竟是初次见面,我并没有多想。但之后他的很多言行都显示,他的确不愿意被看作是中国人。
  一次,云南的郑晓云教授来东大做报告。结束后,会议室里还有几个中国人在和郑教授讨论,其中也有那位台湾教授。我走过去问:“郑老师,您什么时候回国?”还没等郑老师回答,台湾教授就用英文命令我:“请讲英语!”我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人,笑着说:“这里都是中国人,需要讲英语吗?”台湾教授没再做声,然后悻悻地走掉了。不过,后来再见面时,我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还是客气地向他打招呼问好。
  东大有很多台湾人,中岛老师的研究室就有一个来自台湾的硕士一年级女生,我叫她小贺。每次中岛老师为我安排活动,都要问小贺能否参加。因为来日本多年的小贺已经精通日语,是为我当“翻译”的不二人选。而每次小贺总是在她写的密密麻麻的日程本中,翻来覆去地找到一小块空白,然后仰起脸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可以去。”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小贺,我怎么和那些不喜欢用英语的日本人交流,对活动信息量的掌握又会缩减到什么程度。另外,我深切地感受到小贺和那位教授大不同,我们不仅像好朋友一样,而且聊天的时候,她常常很自然地说“我们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