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思考教师的职责

2025-01-10    

作者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认为工程学科专业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全面能力,包括引导兴趣、启迪思维、塑造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通过教学优化和实际工程情境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陈远流

工程学科专业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在引导兴趣、启迪思维、塑造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因此,教学的核心不应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能力应对国家需求的复杂的工程挑战,具备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机械工程是一个高度依赖分析和推理的学科,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为了帮助学生们发展这一能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他们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通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训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应对复杂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还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使他们在面对工程难题时,能勇于探索新的解决思路,而不是拘泥于传统。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工程学科知识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深度,更在于它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工科大学生如果只会理论分析而不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那是教学上的失败。结合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方向的工程需求,我努力通过加工实验、项目设计等环节,将理论知识引入真实的工程情境,帮助学生们真正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超精密加工实验,可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能力。

团队合作是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许多实际工程项目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弥补各自的不足,学会如何分工协作,还能在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集合智慧、共谋解决之道。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也帮助他们在未来进入职场时,更加从容地适应团队工作的节奏和挑战。

作为一名深耕科研的教师,我觉得我们的职责远超传授知识的范畴,我们更应当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备独立思考和全面能力的优秀工程师。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为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培养出更多能够应对国家工程需求挑战、引领技术创新的未来人才。

(作者为机械工程学院长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