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盈如
2011年至2012年,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支教一年,担任高一语文教师。离开湄潭时,曾写下一篇题为《讲台有灵且美》的小文。那段支教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能春风化雨,让平凡的生活中有非凡之美。自那时起,我开始期待未来成为一名教师,助力学生成长,培育时代新人,同时也教学相长,实现自我提升。
参加青教赛的初衷是热爱教学。我的工作岗位是“教学科研并重岗”,我非常喜欢这个搭配。科研工作常常需要延迟满足感,而教学和育人工作却能给我即时的幸福感。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引领价值、帮助学生成长,这一切都让我体会到教师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因为热爱,我期待自己能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并期待通过研究教学来完善我的课堂。
参加青教赛的契机是研究教学。工作初期,我主要凭借着直觉和朴素的热情来开展教学工作。后来,我在教学成绩斐然的同事和教学督导的引导下,逐渐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聆听了本科生院组织的教学竞赛经验分享会,才意识到教学工作背后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不仅仅是授课,背后有教学思想的指引,更需要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索和教学理念的优化。随着时代的更迭,育人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模式、学习期待和职业规划都在变化,这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教赛为我提供了研究教学的契机和动力,也让我明白了“以赛促教”的内涵。
参赛的底气源于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入职初期,我所教授的课程并非我原有的研究方向,但随着教学与科研的同步推进,研究方向与教学内容逐渐结合。一位青教赛评委点评说“浙江大学的课程应体现理论的高阶性和前沿性。”当教师的研究方向与授课内容高度契合时,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前沿性便水到渠成。参赛前打磨课件和讲稿只是“临阵磨枪”,真正的准备则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我的求学和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是我的职业楷模。未来的目标不在于竞赛,而是回归科研与教学的常态,让平凡的生活中有非凡之美。
(作者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