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海洋往往隐藏着危机和更大的机遇,是有着无边际的边际。也许,当楚门回望过往,曾经的一切都是一场水月镜花。
1998年,由彼得·威尔所导的《楚门的世界》首次上映,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当然,这离不开金·凯瑞丰神俊朗的外表,但更重要的是电影新颖的模式与超脱的剧情。主角楚门从小就被养在“与世隔绝”的岛屿,过着波澜起伏的生活,看似自由,实则按部就班,演绎着导演为他精心策划的“人生剧本”。日复一日度过相同的日子,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演员们的心血,包括楚门父亲的死亡。父亲的生命淹没在大海中,汹涌的海水不断吞噬着他的心灵,至此楚门失去了向外探险的勇气,止步于小岛。
小岛里的一切好像都很合理……直到大学时期,突然出现的“初恋情人”,与他开展了一段突破了剧情的爱恋。即使楚门后来有了自己的妻子,那位“初恋情人”在他心里的痕迹依然无法被抹除,那是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但是“精神病”的借口让他放下了戒备心。不过,真正的爱恋不会被消磨,他依然会用杂志拼凑出心中的爱人。
诚然,楚门对“初恋情人”充满了深情的爱恋,但是,这对于“妻子”而言,是否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依然值得我们仔细去探究与思考。“初恋情人”更像是楚门追求自我与自由的借口。他的生活看似不断向前运行,实则原地打转,那颗从“天空”坠落的聚光灯,就像是一切的锚点,激起层层波澜。他开始再次意识到——生活是虚假的。
人生的精彩之处,便是不断的差错。而那座完美的小岛出了一个致命的差错,就是营造出“毫无差错”的人生。每天一样的人、一样的时间、分毫不差的路径,冰凉的温度席卷楚门的心灵,他试图从中找出破绽,却发现没有一个人是可信的,即使是他从小到大的兄弟与温柔的妻子也不例外。假象之下,也许没有一个人藏着恶意,但是虚假的世界本身就是恶意,一切看似的正常渐渐击溃了他的心灵。在他终于以为自己逃离的时候,一位素未谋面的警察,却叫出他的名字“楚门”,那时,真正的寒冬才开始降临。
没有哪一刻,能够比得上那一瞬间,楚门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他存在于一个充满着谎言的地方,他试着逃脱去斐济,飞机、汽车还是轮船都没有用,最终,他乘上了那艘船,那艘带着他痛苦根源的船,再次驶向远方。海水波涛汹涌,像是无情的野兽随时能够吞噬他,风雨打破了船帆,但他的心永不磨灭,破碎的海洋也因此抵达尽头。
当他一步步走上那个阶梯,打开那扇门的时候,不只是离别,也代表了新生。前面的数十年,他生活在编织的摇篮中,而往后他将进入真正的生活,不再会有那么多人为他保驾护航。不可置否的是他获得了自由,但是,在那以后呢?真正的世界往往藏着更大的威胁。
《楚门的世界》之所以引起很大的反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人公在不断地探究。他发现了世界的虚伪,所以渴望一份真实,一个小人物试图跟所有人抗争。楚门能够成功离开不是他真的反抗成功,而是因为他的离开带来了更大的价值,电影里的情景剧迎来了收尾,一个震撼人心的逃离,带来了真正的热度。
从这个电影中我们也能窥探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利用人来进行消费,本身就是一种压榨,与真实的世界隔离,当楚门来到社会的大森林中,他的意志极有可能被消磨殆尽。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看出了电影里的人,总想控制着许多事物,甚至是一个人的思想。这与当今互联网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网络里大部分的人物形象,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乃至价值观。
闯过了一片看似无际的海,未来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没有了定论……但是,无论是剧中的主角还是屏幕后的我们,生活就像是一场戏剧,每天可能经历不同的意外,但希望我们最终留下的是那一份赤忱的温良。这部电影能够引起广大青年的反思,值得去反复观看,细细品鉴其中的韵味。
(工商管理学院24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罗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