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福建江夏学院 - 《福建江夏学院校报》

自我旅程的重启

——观《出走的决心》有感

2024-12-31    

电影《出走的决心》以2020年为背景,取材于真人真事,深刻地展现了一位普通中年女性李红在不同人生阶段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讲述了她如何在束缚与超负荷的压力中走出困境,出走到更辽阔的人生,迎接迟来的新生。

李红是此电影的核心人物,故事通过描绘她的人生历程而徐徐展开。学生时期,她被迫放弃大学梦,进入工厂挣钱供弟弟读书。婚后,她嫁给了孙大勇,本以为找到了幸福,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承担所有家务、忍受丈夫的脾气、个人意志被忽视压抑,想要通过婚姻让自己自由的想法显得不切实际,反而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李红想过离婚,但在对父母提出以后却只得到“他出轨了?还是他打你了?没有那为啥要离婚”的隔着思想沟壑的连环三问。她没有离成婚,熬了二十多年,把女儿抚养长大。然而,在女儿长大以后,家庭的束缚便由丈夫扩大到了女儿、外孙,困境并没有在某一个节点凭空消失,她依旧被焦虑和抑郁所缠绕着。但好在那走出困境的勇气并没有在经年累月的打压下被消磨殆尽,反而一点点积攒得更多。长长的人生进度条终于到了临界点,只需要一些出走的决心,生活的新篇章或许就能立马到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红看到了关于苏敏阿姨自驾游的新闻,而这让她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乡愁是属于男性的奥德赛,而逃离是刻进女性身体里的史诗。”环境的限制、身份的枷锁、他人眼光的束缚;平等与尊重的缺失、不被正视的独立精神、一再被压抑的个人需求,在诸多的无奈隐忍里,李红的内心终于爆发了对个人生命意义的争夺,她急需一场属于个人的、摆脱束缚的旅程,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红的觉醒意识愈发强烈。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不再将自己仅仅定义为家庭的附属品。她明白,自己不仅仅是妻子、母亲,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最终,李红鼓起勇气,做出了出走的决定,踏上了自我实现的道路。

看到李红兴致勃勃准备自驾游的过程,看到发自内心的焕发生命力的笑意在她脸上展露,身为观众的我们也不禁为之动容。她不顾他人的奚落和嘲笑考取驾照,一点点筹备行囊,只为自己想要,只要自己的决心已经就位,阻力不谈、束缚不谈,她只是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由于各种家庭原因,她想出游的计划被一次次耽搁,直至一次与家庭的激烈争吵后,她决心不再忍耐。李红开上为自己买的新车,提上早已备好的行囊,与新的生活一起出发了。车窗外是不断变换的风景,脸上是放松和释然,所有的压抑与痛苦就此被抛诸脑后,出走后所获得的身心解放与重新找回自我的喜悦减轻了李红灵魂的负重,让多年前对自我的追求在旅程中重启。

出走对于李红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离开,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救赎,是从“就这样活也可以”到“我不要这样活”的思想和行动上的进步,是在无奈忍让的长久消耗之后为自己做出的最佳选择。在旅途中,她逐渐找回了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她不再被传统的性别角色所束缚,而是找到了新的适合的生活步调,发展了直播事业,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接触,找回了本该早就属于她的自信和勇气。

电影不只是电影,电影的前半程无疑是无数中年女性的缩影;电影却又只是电影,故事后半程李红不管不顾冲破传统束缚而带来了美好结局,实则在现实中很少有人带着如此的勇气与决心出发。不能真正设身处地感知而发出的呼吁似乎意义不大,但如果长时间失去自我身份而一味被已成定势但令人不适的规则裹挟,或许人人心里都会升起一份警觉——“从来如此,便对吗?”而此时,像李红一样,不论这个声音的大小,不要忽视,甚至也未必要出走,建构自己生活秩序的决心迟早会积攒成助推人生重启的强大力量。

愿天下所有女性,在察觉任何形式的不公与剥削时,有重启自我旅程的决心与勇气。

(工程学院21级工程造价1班 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