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幕布渐暗,这七个字在我的脑海中以烫金字体徐徐落笔,百余年前,中国青年在被三重阴影掩埋的大地上,斩钉截铁地呐喊出这句话。自此,一束前所未有的光芒缓缓穿透阴霾。百余年后,青年在熠熠生辉的中国土地上,掷地有声地重复这句话,那束举世惊骇的光芒,越射越长……
“同学们,我们赢得了欧战,却赢不回国土!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就要灭亡的地步!”展开中国历史这一个泛黄的卷轴,页页笔墨晕开,填满了不甘与耻辱。一战过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因国力衰微而被轻视,被要求签订辱国条约。华夏大地第一次如此震动,那是怎样的震动?是无数青年游行示威,坚实的脚步踏上救国之路的震动;是无数青年挥舞手中的书卷和横幅,高扬的手臂划破迂腐滞空的震动;是无数青年呐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铿锵的声音点燃黑夜的震动。这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是一束光,驱散了笼罩在中国大地上空的第一层黑雾。
前无史例又如何?我偏要做那一往无前的光,照亮未知的路!
“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影片中的陈独秀被关押牢中时,对着李大钊一字一顿道。陈独秀是百年前中国青年运动的领袖,他提出的思想至今影响社会,持续在当今中国散发光芒。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强有力的号召,被心虚懦弱的军阀所忌惮而被抓捕查抄。他一身狼狈,双眼中却似有烈焰燃烧。即便身陷囹圄,但心中为革命而燃烧的火焰只会愈燃愈烈。历史的长卷从不重样,但越是处于绝境便越坚忍的人却如出一辙。司马迁饱受囚禁之困、酷刑之辱,却以坚忍铸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苏武受困于匈奴,面对威逼利诱不屈不挠,矢志不渝;史铁生双腿瘫痪,但他坚韧不拔,著作《我与地坛》感动无数人……
军阀对陈独秀先生几乎是“重重围剿”,但他的头颅始终高昂,眼中革命的烈火始终燃烧。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无数个陈独秀,便有无数簇火苗,从而造就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赶尽杀绝又如何?我定要做那最韧的光,长照最黑的夜!
“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影片中的李达颤抖着声音说出这句话,每个字都被热泪包裹。彼时的中国纵使已出现有远大志向的青年,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迂腐落败的旧社会是被蝼蚁啃食中空的朽木,已然无力回天。这片贫瘠的土地再无一点生机,封建统治阶级软弱无能,只能做傀儡打压真正想要救国的人,而军国主义更是一再威逼利诱,企图掩盖中国的眼睛,使其永堕黑暗。何处有光?何为正路?没有一个国家同中国一样有如此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没有一个国家面临同当时中国一样的困境。找不到可以照搬的答案。于是,先进的青年当机立断:何不干脆舍去腐朽之躯,播种新的生命?影片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达借鉴苏联国家的经验,结合当时国情,提出发起群众运动,发动阶级暴力斗争的新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也被他人质疑,但经过深入探索与修正,终成正果。穿梭时空,看向几十年后,中国依旧是坚持这样的路。自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愈发忌惮,阻碍中国科技发展,封锁核武器、航空航天等科技,怎料中国有骨气,一步步摸索,如今已然具备位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水平,并乘胜追击,研发出许多其他国家尚未开发的技术。百余年前,长夜至黑,中国没有自己的火种,但一群人摸着黑,研制出了新的火种,点燃自己,擦亮了新的火种。从此以后,火愈燃愈烈,直至长明。
眨眼,模糊视线中,我看到了那束光。光很长,很亮,照着一本《新青年》,照着屏幕上缓缓播放着的《1921》,照亮一只小红船……再往后,是一面五星红旗、一朵蘑菇云……现在,照在了我们身上。
我定要做那重生的光,为了我的国家!
(会计学院24级审计学1班 林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