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ee the world,things dangerous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drawcloser;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所在。这是即将停刊的杂志——《生活》 的座右铭,也是《白日梦想家》这部电影中最戳中人心的台词,同时又在故事的最后成为了那个平凡又普通的沃尔特的人生座右铭。
影片伊始,我们便踏入了沃尔特那平淡如水的世界。他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上班族,每日被琐碎的工作填满,仿佛置身于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中,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如同砂纸般慢慢磨去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使之陷入了麻木的状态。沃尔特在杂志社的底片室默默坚守了16年,那是一个被人遗忘的昏暗角落,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在那里勤勤恳恳地冲洗着数不清的胶片。这漫长的16年,是无数单调乏味日子的堆叠,没有波澜,没有惊喜。而沃尔特应对这枯燥生活的方式,便是沉浸于白日梦。每当现实中出现不顺,他便迅速遁入幻想的世界。在那里,他摇身一变,成为拥有超能力的非凡之人,轻松跨越现实的障碍,经历着一场又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可幻想终究是幻想,当白日梦结束,他依然要面对那平淡无奇且无力改变的现实。
然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场危机打破了沃尔特原有的平静。最后一期杂志封面所需的25号底片———摄影师肖恩寄来的关键素材丢失了,这是他16年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失误。这个失误宛如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平淡生活的天空,促使他踏上了寻找底片的征程。这不再是他脑海中的幻想之旅,而是充满未知与危险的真实冒险。
他孤身一人前往格陵兰岛,寻找肖恩的踪迹。在那里,他登上了醉酒飞行员驾驶的直升机,那摇摇欲坠的飞行过程就像他此刻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随后,他从直升机一跃而下,落入海中,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这一系列场景,如同电影的高潮部分,让观众的心也随之起伏。接着,他追随着肖恩的航班,乘船来到冰岛。冰岛那蜿蜒绵长的盘山公路成为他前行的道路,他以滑板代步,在这条似乎没有尽头的路上滑行。那一刻,他仿佛在向着新生滑行,向着摆脱过去平凡自我的方向飞驰。
尽管沃尔特一路拼命追赶时间,但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就在他即将找到肖恩之时,火山爆发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再次与目标失之交臂。可他没有放弃,继续向着目标前行,最终攀上了喜马拉雅之巅。当他找到肖恩时,却被告知25号底片就在肖恩送给他的钱包里,而这张底片的内容正是他自己——那个在杂志社默默奉献16年,缔造了这本杂志的平凡人。
沃尔特的这段冒险,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灵的蜕变。他代表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渴望,那种对突破平凡生活的向往,对真正冒险和自我实现的追求。电影通过他的经历,深入探讨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在我们的生活中,幻想常常是我们逃避现实压力的港湾,但真正的成长却来自于勇敢地面对现实。沃尔特在这场冒险中,逐渐走出白日梦,开始正视生活中的挑战,找寻真正的自我。
影片结尾,沃尔特找回了底片,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生活的真谛。《白日梦想家》不仅仅是一部展现旅行和冒险的电影,它更是一部关于自我发现和生活意义的深刻之作。它通过沃尔特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追求梦想、勇敢生活的信念,鼓励我们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但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结局。沃尔特旅途归来,生活依旧充满了无奈。杂志停刊,钢琴要被售出,他面临失业和重新寻找工作的困境。这看似残酷的结局,却更贴近生活的真相。生活不是一场华丽的冒险结束后就会变得完美无瑕,它依然充满了无力感和挫折。然而,这就是生活,它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由无数现实中的瞬间组成。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那些繁杂琐事带来的痛苦,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生活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在这个并不完美、不会突然变好的世界里,我们依然认真地生活,努力地认识自己。因为,认真努力生活的自己,才是那如25号底片般最美的风景。生活的伟大并非只存在于那些辉煌的瞬间,更蕴含在平凡而又努力的每一天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就像沃尔特一样,在平凡与不凡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画卷。
(公共事务学院22级社会工作1班 陈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