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邵阳学院 - 《邵阳学院报》

光荣地站上三尺讲台

2024-11-20     浏览(49)     (0)

范思媛在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担任金融工程讲师,通过教学比赛和课程思政深化改革,不断追求卓越。她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同时,她也积极参与科研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范思媛 2019年入职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初识邵院,梦想启航

2019 年,我硕士毕业,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我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当我第一次踏入邵阳学院的校门时,就被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美丽的校园环境所吸引。那一刻,我深知,这里将是我实现教育梦想的舞台。

作为一名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讲师,邵阳学院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还鼓励青年教师深造进修。这对于一个刚刚步入教育行业的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于是,我开始了边工作边读书的生活,每一天都充满挑战,十分充实。

立足课堂,潜心教学

课堂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场所。我承担了金融工程专业和管理科学专业的多门课程,包括《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等。每一门课程,我都刻苦钻研教材内涵,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秉持着教学相长的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运用 PBL 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绪调动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注重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提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的努力得到了学生和同事们的认可。其中,《金融工程学》和《公司金融》被评为优秀课堂。每当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专注眼神,听到他们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赞美时,欣慰和自豪油然而生。

以赛促教,追求卓越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在我看来,比赛不仅是检验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和锻炼的宝贵机会。

从校赛到省赛,从初赛、复赛到决赛,每一次比赛都充满了挑战和不易。记得在准备复赛时,我需要提交基于一节 45 分钟时长的授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作品,包括 10 分钟的教学展示视频、教学设计、教学方案阐述以及教学资源等。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忙碌地选课、磨课、修改、再磨课、再修改、再磨课……每一次的修改和完善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和突破,直到最终展示出满意的作品。

决赛的准备更是艰辛。我需呈现 10 分钟的课程思政说课、10 节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材料以及 5 分钟的教学展示。为了打磨出优秀的说课内容和 PPT,我先后改了 10 多版,根据专家们给出的意见不断地修改、打磨内容,丰富和完善在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付出,我终于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了 2023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2022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和 2022年邵阳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教学水平的认可,更是对我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精神的肯定。

课程思政,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的过程中,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一名经管专业的青年教师,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推动课程育人,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一门好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在于一朝一夕,能够带领学生去探寻本土营销智慧,未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服务地方、服务乡村、服务社会,我想,这就是我们《市场营销学》最亮眼的课程思政。

因此,我在课程设计中,紧紧围绕“什么样的东西对学生是有用的”这一主题展开,力求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而非简单地把他们当作一台电脑、一个机器进行单方面的输出。我还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我积极引领学生学以致用,接壤社会,服务社会。我带领学生成立电商协会、建立电商助农基地,通过电商实训平台开展直播助农带货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以赛促教、以教助赛的同时,我也坚持着以赛促学、以学促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电子商务大赛等活动。

通过不懈努力,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开始更加主动地探索知识、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一切都让我深感欣慰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探寻课程思政、深化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科研探索,孜孜不倦

对一名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互驱动。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我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紧跟学科前沿,聚焦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无论是独立主持还是团队协作,我都全力以赴,求真务实。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切磋琢磨,共同探讨科研的新思路、新方法。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科研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术水平。在BLM2-ICAM4 等国外学术会议上,我有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际学术交流的魅力和价值。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这些都将为我未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我还不断尝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在《金融工程学》等课程中,我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理论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感恩邵院,共赴美好

转眼间,我已在邵阳学院这片充满学术氛围和人文情怀的土地上度过了数载春秋。见证了学校的蓬勃发展,也在这段旅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我深刻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无私奉献的同事们。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我都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和支持。我们携手并肩,共克时艰,共享荣光,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尤其难忘的是,在筹备教学比赛的日日夜夜里,学院领导与同事们犹如灯塔,用他们的智慧之光为我指引方向,他们慷慨分享教学资源,无私传授宝贵经验。在我遭遇瓶颈与挑战时,是他们用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支持,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让我得以在团队的力量中破茧成蝶,更加坚定了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决心。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优秀的同事们的陪伴和支持,我在邵阳学院这片沃土上不断成长、不断前行。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我深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被忽视或无法跟上节奏。”

——范思媛老师的教学体悟